安倍的做法首先是“砸钱”,为东盟各国提供巨额的无偿贷款,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援助和合作。日本一直关注东盟地区的经济增长,安倍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也是想让日本企业从东盟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分一杯羹。
当然,这里面也有政治和外交目的。安倍在经济上开出的优厚条件,就是要换取东盟各国接受日方在海洋等问题上开展安全领域合作的提议,在东盟地区“拉关系”。安倍提出所谓的“价值观外交”,被日本舆论解读为“围堵中国”的策略,而东盟则是外交布局中的重点地区。
美联社评论,安倍一方面瞅准了人口6亿的东南亚地区,在一年内遍访东盟十国,另一方面重拾军事大国旧梦,走扩军备战之路。
但是,安倍忽视的是,一些东南亚国家对日本并不信任。
日军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兵分四路侵略东南亚,当地大量民众遭到屠杀和迫害。美联社说:“与中国和朝鲜半岛一样,许多东南亚国家也曾在二战期间遭受日军侵略之苦。近期,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对日本军国主义复苏的潜在可能性持高度警觉态度。”
美联社说,印尼总统苏西洛对日方的回应充满谨慎。苏西洛说:“日本寻求更大安全角色的进程应当以透明的方式进行,以一种能促进国际安全、有利于地区秩序和增强互信的方式进行。”
分析人士指出,在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流。安倍企图通过“远交近攻”式的外交手段来树立对立国家的做法,显然已经不符合国际潮流。
另一方面,在东亚外交中,安倍在空喊对话口号的同时,却又不断在领土问题与历史问题上展示保守姿态,并通过刻意渲染地区威胁,来达到其修改宪法与扩充日本军事力量等深层次目的。 王洋 凌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