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海瑞像背后有说不尽的故事。
首先,此画写海瑞像。“海瑞”这一正直清官的形象家喻户晓,“海瑞上疏”这个故事也出现在很多艺术文学创作中,讲述的是明朝嘉靖皇帝妄求长生,朝政败坏,民不聊生,时任户薄主事的海瑞不顾亲友劝阻,冒死上疏劝谏君主的故事。正是海瑞串联起了几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大师。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直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在这样的号召下,著名历史学家吴晗随即发表《海瑞骂皇帝》等一系列文章,并创作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京剧大师周信芳也积极改编新剧,创作并表演了《海瑞上疏》,大获好评;戏曲学者蒋星煜也撰写了人物传记《海瑞的故事》,并请到了书画大家程十发为此书创作插图。而到了“文革”期间,这些艺术家无一例外都受到了冲击,吴晗更是在1965年11月首当其冲被批判,这一事件成为了“文革”的导火索。
再者,此画创作者程十发是书画大家,文人气质浓厚,对戏曲更是从小就痴迷。程老爱看戏,甚至还能哼上几曲,在“文革”中,特别是“文革”早期挨批的时候,白天受批斗后,回家就唱上几句泄愤。程十发特别推崇京剧麒派大师周信芳,是周的粉丝,经常去看周的演出。“文革”中,程和周两人同台挨批,给程老留下深刻的印象。
又者,此画中的海瑞并不是由周信芳扮演,而是周信芳之子周少麟的扮相。此时周信芳已经因为在“文革”中饱受折磨而逝世。周信芳之子周少麟是其九个子女中唯一继承父业从事戏曲创作的,在“文革”中也因“反革命”罪坐牢五年。“文革”结束,周少麟一家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他也重新登上舞台,首演传统戏。在“文革”结束后的卅年国庆(1979),周少麟重新上演当年其父的这一经典曲目,引起极大的轰动。台下观摩的程十发激动不已,感叹之余挥毫作此《海瑞像》,并长题记述相关的故事。今人观之,仍能感受到海刚峰的忠直之气,亦可感念周、程二人之间的情谊。 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