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0:六一健康·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口吃,或患发声性抽动症
秦芳芳
  口吃俗称“大舌头”,被医学界认为是世界上最奇怪、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儿童口吃的发病率远高于成人,3至5岁是孩子发生口吃最多的年龄。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口吃只是暂时现象,随着孩子长大就会消失,加上其无痛痒症状,所以并不需要过多关注或治疗。然而,事实绝非如此。

  口吃的病因有多种,比如受到惊吓、恐惧、焦虑,或者先天性的生理原因等,也有一部分孩子是由于过多模仿口吃的人说话而逐渐形成。但被很多家长所不知或忽视的是,发声性抽动症也会引起儿童口吃现象。说到抽动症,许多家长会马上联想到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甚至耸肩、摇头、四肢抽动等。可是,从表现症状上来讲抽动症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大类型,家长了解到的多为运动性抽动,而发声性抽动却常常被家长所忽视。

  发声性抽动主要是由于人体构音肌、胸扩肌、腹肌及口咽部肌肉发生抽动时,造成一组肌肉或一个肌群突然发生收缩,进而导致的发音异常。此类患儿多表现为清嗓子、说话停顿、口吃、结巴、干咳、嗓中发现咕噜等鸟鸣音等。由于发声性抽动多表现为喉部症状,因此在门诊上常常被误诊为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等症状而久治不愈。另外,发声性抽动症与单纯的口吃也比较容易区分。一般来讲,单纯的口吃症状相对稳定,而发声性抽动症则表现为时轻时重,有的还伴有眨眼、撅嘴等肢体症状。

  建议各位家长,孩子一旦有以上现象需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秦芳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06版:早教沙龙/校园内外
   第B07版:人才周刊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年度评选
   第B16版:年度评选/汽车周刊
临近期末孩子易“学习困难”
六一健康第19期
健康资讯
孩子口吃,或患发声性抽动症
“鸿慈杯”宝宝秀
六一博士信箱
提供援助资金 增加筛选项目
新民晚报六一健康·专版A30孩子口吃,或患发声性抽动症 2013-12-25 2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