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11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底座有印章的清代水盂
朱亚夫
  ◆ 朱亚夫

  新世纪初,我往长江三峡旅游,在小三峡的古玩市场上,觅得一只清代的瓷质水盂。本来各种水盂我已藏有数十件,并不在意,然此盂形制奇特,它方形,上收窄,略显梯形,高5.5厘米,瓷质灰白,釉面光亮,泛鸭蛋青光,青花发色深蓝。水盂四面醒目地书有楷体“康熙年制”四字,并以缠枝花纹及连线纹围绕左右,连成一体。其奇特之处是,此水盂底部是一方多字篆体印章,印大小同其高度相等,足有5.5厘米见方。

  “盂”按字义解释,原是用于盛饮食的小型圆口器皿,盛水之用的盂,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先民便能制造了。而用于润墨濡笔之用的“水盂”,则不会晚于先秦时期。宋人赵希鹄在《沿天清录集》中对水盂作了如下注释:“晨起则磨墨汁,汁盈砚池,以供一日之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目前所见的水盂,以汉魏时为最早。据《古代文房用具》介绍,最早的是一只西晋时代“青瓷兔形水盂”。瓷质粗犷,浮雕粗放,色彩桔黄。小口、扁圆腹,朴实而不失美感。为便于加水,水盂往往另配以弓型精致小水匙,小水匙如花生大小,可贮水十数滴,正适宜一次研墨。水盂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斋主相对。而水盂中一泓清水,清澈见底,可助文思,怡心养性,确是文房中的上好佳品,故有“文房第五宝”之称。

  水盂在三国时期就已开始流行,两晋至南朝数量逐渐增多,大多为象生形。但在收藏市场上,多见的是明清水盂。 “水盂大王”陈玉堂先生生前曾对我讲起他喜得明代绿松香瓜石水盂的趣事:一次,他在居家附近的柳林路古玩街觅得一只形如香瓜的水盂,石料精雕,上饰淡绿瓜叶,小巧玲珑。当时此水盂并无底座,孰料20年后,竟于无意之中,巧得一红木底座,回家与石盂一试,竟然十分吻合,朋友均说此底座定是原配无疑。此真所谓生平收藏奇遇,欣喜之余,特以“瓜熟蒂落”命名此绿松香瓜石水盂。在他的《百盂斋图谱》中也有此佳话。

  从材质来说,水盂的用料丰富,计有陶土、瓷品、铜质、玉石、水晶、玳瑁、绿松、玛瑙、玻璃、漆器、竹木、景泰蓝等等。但以瓷品为多,其观赏性大于实用性。一般来讲,清代瓷制水盂,崇尚实用性,其形大多为圆口,鼓腹,方形,大小如秤砣一般。我的此件清代的瓷质水盂,底座添加印章就是佐证。闲时细细把玩,遥想此盂的主人,当年临池之后,随手此盂钤印,想来不是书坛高手,也是一位丹青好手,不亦乐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科教卫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玛瑙玉龟
母亲的艺术
寄 语
底座有印章的清代水盂
仙境悠悠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底座有印章的清代水盂 2014-01-11 2 2014年01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