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平,一位以玉雕为主,在牙、角、石、竹、金和珠宝方面都有相当造诣的工艺美术大师,平时喜欢收藏古董,尤其喜欢收集以人物为主的古董。有明清的鎏金佛像和牙雕罗汉,还有出土的宋朝檀香木雕罗汉等等,其中有些古董却残缺不全,这让我感到纳闷,以曹平的眼光怎么会收集这种品相的古董。看到我有疑惑,曹平的一句话道破天机:我是用来研究的,研究古人怎么把人物的脸相、手势开得如此之好。我和他的聊天在不知不觉中转到了他的新作“情景玉雕——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从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的,唐代流入中原大地,当时只有十六罗汉,最有名的画为五代高僧贯休大师的十六罗汉画像,所绘的十六罗汉像姿态不拘,形骨奇特,胡貌梵相,曲尽其志,为罗汉画像中之名作。以后罗汉的形象一般都是出家比丘相,头部无须发,身着袈裟,全身无任何装饰,或坐或立,栩栩如生,反映现实中清修梵行,睿智安详的高僧德性。罗汉像因无经典仪轨依据,会随各代的艺术家来创作表现。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原文化对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才有了后来的十八罗汉。曹平利用自己多年来对佛教方面的感觉,结合自己佛教作品的心得,决定雕刻十八罗汉,利用中国特有的和田籽料,在神、韵、异体现十八罗汉。单个罗汉选取五百克以上的上乘和田籽料,采用传统圆雕工艺,一尊一相,脸相各不一样,小到双眼皮,单眼皮也是逐一分清。曹平把罗汉的脸型和神态更接近大众的欣赏观点,并以善面为主,罗汉的眼神也变得柔和一些,但喜怒哀乐的表情一样不少。
因为现在和田籽料价格不菲,所以在用料方面,都是工就料,不会轻易浪费。比如长眉罗汉,就是因料改变了既定方针。原来的设计是长眉罗汉慈目微笑,肩上停一小猴,自然下垂的两根长眉随风而动,眉稍处被小猴的双掌紧紧拽住,稍有前倾的站姿充分显示出他的和蔼。当籽料一打开,发现原来小猴的位子处有严重的瑕疵,要么把长眉罗汉尺寸缩小,要么留着瑕疵。没了方向的曹大师只能对着这块籽料干瞪眼。突然,曹平灵光一闪,把瑕疵处拿掉后的位置定于长眉罗汉的肩上方,把小猴子移到手臂上。猴子与长眉罗汉的结合也是曹平十几年前就经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方法。当一只猴子停留在长眉罗汉的肩上,前掌拉住长眉的眉毛,表示普度众生、脱离苦海。其实,在雕刻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瑕疵,在不停的琢玉和磨玉的过程中改变方案,琢磨下一步怎么走,我们常说的“琢磨”,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大部分罗汉都有法器,曹平设计制作的作品就是与众不同,继承之中有创新。为了丰富十八罗汉的色彩和可看性,曹平特意采用了玉雕和黄金合作的工艺。如罗汉身边的锡杖、莲花、香炉、钵等法器和动物,有些就用金子打造,单制作一个金子锡杖,就整整花两个月的时间。
一尊尊和田白玉精雕细琢而成的罗汉摆在曹平的面前。如果放在一个平面上,那就不是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通过朋友,曹平找到一块极具层次的太湖石,当一尊尊罗汉放在上面时,却怎么也衬托不出十八罗汉的韵味。一次西湖博览会收馆之日,在一处不显眼的摊位前,曹平在墙角处看到一只金樟树桩,感觉告诉他买下它,满心欢喜抱着树桩就回家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回来后将树桩略加造型后,放上罗汉,从整个布局、造型、色彩等方面来看,真是心情、灵感、情趣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