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提琴家郑石生教授突然离我们而去,在音乐界引起的悲哀和震动远高于社会上。郑石生教授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直接的感受是他对小提琴事业的热爱,丰富的演奏和教学经验;桃李满天下;人品高尚,德艺双馨。
但再往深处想,郑石生教授在半个多世纪里留下的,其实是极其丰富多彩的一段历史印记——他在中国小提琴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位标杆式的人物。这历史阶段很重要,无法替代,也不能复制。
郑石生教授的学习年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对中国小提琴事业来说,那是一个特别的时期。他先后跟意大利籍小提琴家富华,留英归来的陈又新教授及谭抒真教授学习小提琴,后又跟苏联专家米基强斯基学习。我们从他的几位老师的身份可以看到,正是这先后出现在他身边的几位老师,映射了当时音乐界的变迁,而不同的学派风格不仅没能使郑石生教授迷失方向,反而让他更多了解和掌握了丰富的小提琴演奏技术。他在以后的演奏和教学中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创造性形成了小提琴学科中独树一帜的学派。这在那时我国众多专业小提琴家中,已经是非常突出与难得的。
然而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中国老一辈提琴家因历史原因过早脱离了演奏舞台甚至琴房教学,年轻的学生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出现过专业断层。而以郑石生教授为代表的提琴家们恰好是这两者的桥梁。郑教授身体力行地在演奏与教学上,为提高小提琴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几十年如一日作出不懈的努力。
郑教授一生为人低调。但我们决不因为他的低调而对他为小提琴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以低估。
有人在教学中有一定成就,有人曾在演奏上得到过荣誉。但在小提琴发展的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中,在教学和演奏上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并长期默默耕耘在音乐园地的有那么一部分人,而郑石生教授是代表人物。
深深怀念郑石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