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东呼唤新的和平勇者
刘洪
  ◆刘洪

  昏迷8年后,中东政坛的传奇人物——以色列前总理沙龙终于走到人生尽头。英雄还是屠夫?推土机还是和平鸽?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答案。但中风倒下前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让晚年沙龙实现了从狭隘鹰派人物到理性政治家的转变。令人唏嘘的是,他的转变似乎太晚,命运没能给他足够的时间。 

  沙龙的名声,与战场和杀戮相连。他是公认的鹰派,参与创建了以色列保守政党利库德集团,在无数次和谈中扮演过激烈的反对者角色;他是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在以色列人眼中最凶险的“赎罪日战争”里挥师南下,扭转了战局;他也被称为“麻烦制造者”,2000年,正是他闯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挑衅,才引发数年惨烈的巴以冲突。 

  戎马一生的沙龙,晚年终于认识到,与巴勒斯坦言和,是确保以色列长治久安的唯一出路。由此,在执政的最后两年,沙龙疾速向和平的勇敢推动者转变——他下令将加沙21个犹太人定居点尽数撤除,粉碎了极右翼犹太人的“大以色列”迷梦。为此,他不惜退出参与创建的利库德集团,另起炉灶组建前进党,改写了以色列政治版图。 

  晚年的转变,展现了沙龙的过人之处——善战,但不迷信武力;强硬,但不固步自封;鲁莽,但不乏远见。或许正因亲历战争的残酷,才能具有如此坚定的媾和决心。以色列前总理拉宾有句名言:“我是一个经历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人,所以我要寻找和平的出路。”晚年沙龙,有着类似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沙龙追求的和平,前提是充分保证以色列的利益,尽管很多条件尚无法让阿拉伯世界接受,但他毕竟打算迈出和平谈判的艰难一步。而且在以色列,作为家喻户晓的传奇将军和国家英雄,他更能说服民众接受“痛苦的让步”。因此,沙龙被当时的以色列和西方舆论认为是最佳的和平缔造者。 

  但最难防的敌人,却是时间。2005年底,当沙龙准备开启“痛苦的和平”时首次中风,自2006年第二次中风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这对一个矢志实现和平的勇者来说,无疑是人生的悲剧。悲哉,沙龙,壮志未酬! 

  在中东这块土地,和平需要诚意,更需要敢于妥协、当机立断的推动者。晚年沙龙的转变让人称道,奈何太晚,中东只能期待新的和平勇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人物/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中风昏迷8年沙龙昨去世
白宫回应辱华言论请愿
潘基文呼吁以色列 继承沙龙务实精神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生平
印要美驻印使馆 调离一名外交官
中东呼唤新的和平勇者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07中东呼唤新的和平勇者 2014-01-12 2 2014年01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