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宝山区绿化管理署推出宝山生态绿化发展五年构想大计,读之令人振奋和感慨。坚持五年,宝山的绿化一定更美丽,明天更美好。
近十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不懈努力,宝山的生态环境已逐步从“重、黑、短”,向“轻、绿、长”发展,2013年4月已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正式命名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天蓝、水清、地绿”已成为宝山的一张新名片。根据区委区政府推进城市生态环境转型发展目标,宝山的生态绿化建设要从“点、线、面”纵横渗透,变“硬城”为“软城”,打造更绿色、更生态、更宜居的美丽宝山。
结合群众路线要求,宝山今后五年的生态绿化发展构想如下——
管建并举,大力推进123生态绿化工程,即一个万,两个十,三个百。
建设万米墙体绿化
结合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绿色节能环保建筑的要求,美化城市立体空间,推进实施垂直绿化建设。主要针对居住区围墙、高架道路桥柱、上下匝道立面、园区厂房、医院、商场、企事业单位等建筑物立面,通过种植爬藤植物等方式美化、软化城市空间,逐步实现“硬城”向“软城”目标转变。动员社会、集体、个人等共同参与,三年内建成垂直绿化数十万米。
打造十大特色城市公园
3-5年内在宝山现有22座公园及2座在建公园的基础上,融合宝山历史、宗教、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内涵,挖掘主题特色,突出功能定位,打造十大特色城市公园,如顾村公园的四花景观,炮台湾公园的湿地文化、临江公园的抗战纪念、祇园的佛教文化、行知公园的行知教育、闻道园的徽派文化、钢雕公园的钢雕艺术、祁连公园的休闲体育、智力公园的儿童科普等。
建设十幅大型休憩绿地
五年内建设面积大于2公顷以上,并配有一定休憩设施,为不同人群提供郊游休闲空间的大型休憩绿地10幅,作为宝山公园布局的有效补充及功能拓展的延伸空间。主要分布于南大地区、顾村大居、罗店大居及庙行、杨行、月浦、罗泾等地区。
改建百个市民街心花园
积极贯彻落实“500米绿化服务半径”及“30分钟体育生活圈”规划目标,加强城区街头绿地、小游园、老居住区集中绿地的改造提升,合理布局园路、广场、地坪、亭廊、园凳和体锻设施等,提升绿地游憩与服务功能,五年内改造和新建100幅,使市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处街心花园,充分满足周边市民健身休闲需求。
培育百条景观林荫道路
良好的道路绿化具有防尘、降低噪声、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功能。通过保护、提升、新建等三种途径,对已命名的林荫道加强养护;对景观面貌较好的道路绿化适当改造提升;对新建道路尤其是社区内及其周边道路按照林荫道标准建设。经过五年努力,培育100条景观林荫道路,通过景观林荫道建设,构建宝山纵横交错的绿色廊道网络。
保护百棵百年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因蕴藏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资源,被称为活的文物、活的化石,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
宝山区现有75棵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最年长者达450年。拟在此基础上,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广泛收集散落宝山民间的古树名木,力争三年内将保护范围扩大到100棵。在及时抢救濒危古树的同时,深挖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普及古树知识,宣传保护理念,鼓励单位和个人申报认养。
通过聚焦“123生态绿化工程”,宝山将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力争三到五年后,让宝山的绿地系统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生态更加凸显! 本报记者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