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不少文艺团体出国巡演,动辄投入巨额资金,却只能停留在自费租场、自行组织观众、自己承担吃住行费用的层次上,赔钱赚吆喝的所谓文化“走出去”项目,变成了一掷千金的奢侈行为。相比之下,上交充分调动积累的国际演艺资源,以品牌和质量赢得声誉,既向欧洲听众展示了乐团实力,也提升了上海的文化影响力,性价比令人相当满意。
“管家”有底气
从2009年起,上海交响乐团就与美国哥伦比亚艺术经纪公司结为合作伙伴。作为国际演艺经纪业的巨头,哥伦比亚扮演了上交国际演艺事务“大管家”的角色。前年,上交根据乐团的发展需要,制定了这次欧洲巡演的计划。哥伦比亚马上启动欧洲业务网络,指定由德国老牌古典音乐演出商史梅特机构主办,负责剧场洽谈、推广宣传和吃住行承办等业务。当然,上交提出的要求,并不局限于巡演基本要素,根据国际演出惯例,还列出了音乐会必须纳入剧场演出季,剧场方必须向乐团支付演出费、必须承担巡演成本等条款。国内许多院团为求得帮助这些近乎苛刻的条件几乎不可能提出,但因为是国际演艺界的常规做法,因此,史梅特机构欣然接受,开始扮演上交欧洲巡演的“管家”角色。
“管家”有担当
对于首次与中国的乐团合作,史梅特机构表现出了高度负责的职业态度。他们洽谈的剧场,都是当地最有知名度的古典音乐表演场所,如慕尼黑的海格力斯音乐厅,是杨松斯领衔的巴伐利亚广播乐团的驻场剧院;拥有2100座位的纽伦堡名歌手音乐厅是德国一流音乐厅之一;汉堡的莱斯音乐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等,在欧洲都属于“大牌”级别的。双方的合作也是有商有量,上交制订了曲目单,让熟悉欧洲听众口味的史梅特机构提建议;史梅特机构制订的票价、设计的海报等形象宣传资料,也让上交进行审核;巡演的城市、场次更是一再协商,几经调整。85岁的老史梅特还对巡演所到的音乐厅逐家走访,连乐手在后台喝什么饮料、吃什么点心,都安排得十分细致;看到有的剧院售票较慢,他们还联系了几家媒体赶到上海拍摄采访……
“管家”有眼光
上交负责巡演联系的节目经理王晓霆说,事实上,史梅特机构是通过来沪听音乐会、拜访国际同行等方式,对上交的表演质量、影响力和阵容等进行周密考察后,才决定揽下这活的,“如果是一支缺少音乐季等艺术机制、实力平平的中国乐团,这些行事严谨的德国人绝不会如此认真和起劲。当然,对方更看重的是长期合作,认为上交完全具备每年到欧洲巡演的艺术实力。”在慕尼黑的巡演首场音乐会进行到一半,见听众起立欢呼,老史梅特激动不已,马上派人出去购买鲜花,演出闭幕时亲自向余隆献花祝贺;纽伦堡演出刚结束,老史梅特向低音提琴声部每位乐手送上香槟和礼物,余隆的休息室外簇拥了数十位准备祝贺的当地音乐界人士。
昨天,哥伦比亚经纪公司送来了慕尼黑、纽伦堡两地的演出数据;慕尼黑售票率和上座率都达到100%,超过了当晚同时演出的慕尼黑爱乐;纽伦堡的售票率为1610张,上座率却达8.5成。数据分析表明,在公众上班日的演出能有如此成绩,反映了听众十分看好上交。不过,尽管当地的媒体、乐评和听众对上交的演出纷纷给予高度评价,余隆还是实事求是地认为:“虽然上交实行的基金会管理下的体制和国际巡演的运作方式,已与欧洲职业乐团的运营模式非常接近,但无论是巡演的演出费价格、还是在欧洲听众中的影响力,离世界名团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要提升上海交响乐团的国际地位,我们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特派记者 杨建国 (本报今日德国杜塞尔多夫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