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房租一年39万元,电费一年18万元,水费一年十几万元,人工费一年更要一百多万元……“我这是微利经营,好几次有转行的念头!”问及利润,他表示,浴室只是微利经营。最兴旺的时候,每天洗澡人数一百来人;到了夏天,生意清淡。
1月7日晚10时,记者来到长江西路的仕雅浴室,里面一楼是澡堂和休息区,二楼是客房。“澡堂的盈利不多,只能拿客房收入补贴补贴!”工作人员说。除了客房,他们还请了几个扦脚师傅,帮浴客做起足部保健,也算是一部分“增收”。
“现在便民浴室可能只有秋、冬两季的生意还算可以,几个月的盈利来维持一年的开支是比较困难,这也是便民浴室日渐消失的原因之一。”付老板表示,便民浴室的顾客主要是低收入者,浴资对他们的影响较大,如果价格提高,洗澡的人就会相应减少。一些资金不充足的便民浴室老板现在都转行做其他生意了,还有一些资金雄厚的人把目光转向高档洗浴中心。
采访中,一些还在苦苦经营的便民浴室小老板希望,政府除了水价,其他方面能否也“补贴补贴”,因为便民浴室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是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冬天里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