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11月,新民晚报“网诉直通———城市”栏目携手市城管执法局、市城建服务热线12319连续发起“五个周边大家查”“市容顽症大家治”两轮行动,集中整治了600多处群众反应强烈的“乱设摊”重灾区。春节前夕,记者回访发现,有的地区在城管部门的严防死守下,乱象不再,面貌焕然一新,但也有部分区域的整治成为了“一阵风”,小摊小贩很快又卷土重来。
喜旧貌换新颜
【案例】临汾路彭浦夜市
说起上海滩的夜排档,曾经的彭浦夜市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天晚上,马路北侧的夜排档连绵近千米,食客蜂拥而至,但随之而来的道路拥堵、环境脏乱等问题,也饱受居民诟病。去年11月,在被曝出因生意太火爆而挤走8条公交的新闻后不久,彭浦夜市被断然关停。
昨晚10时许,记者来到临汾路共和新路,远远就看到一辆城管执法车守在路口,驱车沿临汾路东行,只见马路北侧已全部加装了铁质隔离栏,沿路还不时有城管队员出现,原本摊贩云集的热闹景象不复存在。
【案例】安汾路江杨南路
安汾路江杨南路位于虹口、宝山两区交界处,马路菜场一度十分猖獗,尤其是早上和傍晚,马路两边全被菜贩霸占,卖蔬菜、卖水产摊位一个挨着一个,地面上菜叶遍布,污水横流,道路通行也严重受阻。
昨天下午4时许,记者再访安汾路江杨南路,令人欣喜的是,一个月前还热闹非凡的马路菜场,如今已销声匿迹,马路两边空空荡荡,行人和车辆均畅通无阻。据附近居民介绍,自安汾路上的乱设摊现象被本报曝光后,城管部门立即展开整治,并加强固守,严防菜贩回潮,居民们纷纷拍手称快。
忧春风吹又生
【案例】东宝兴路宝源路
东宝兴路宝源路地处闸北、虹口交界,又紧邻轨交站点和四川北路商业区,如此“风水宝地”自然深受小贩青睐,久而久之成了乱设摊和大排档的集中营。去年11月底,市城管执法总队曾联合闸北、虹口两区城管执法大队共赴现场,对这处聚集性设摊区域予以取缔。
前晚11时许,记者重回东宝兴路宝源路,虽然夜色已深,但路口依旧人声鼎沸,七八家夜排档在马路两侧一字排开,有烧烤、有麻辣烫、有炒饭,远远望去,白色的油烟升腾而起。几名摊主为了招揽生意,更是将非机动车道也占为己有,开辟出专门的“露天座”,供人使用。食客们则三五成群围坐在桌前,一边喝酒一边谈笑,刺耳的声音数十米外仍清晰可闻。
双管齐下堵疏结合
据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恽奇伟介绍,去年城管部门重点针对“五个周边”中的菜场、轨交和医院周边展开整治,并成功取缔了彭浦夜市等聚集性乱设摊市场,实现了年初制定的整治目标。
“当然,部分特定区域由于客观需求长期存在,加上城管部门人力有限,还是难以逃脱整治后再回潮的怪圈。”恽奇伟表示,新的一年里,城管部门首先要做到两个坚决,即对中心城区90条主要道路、26个景观区域内的摊贩集聚区坚决予以取缔;对严重影响交通、影响居民生活的聚集区坚决予以取缔。
其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市容顽症,光靠城管一家穷追猛打还远远不够,多管齐下、疏堵结合才是治本良方。他建议,由政府牵头,在不影响交通和市容环境的前提下,在五个周边划定临时区域供摊贩经营,同时建章立制,设立准入门槛,对疏导点进行“集约化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执法成本,而且能让百姓“安居”,让摊主“有业”。
本报记者 房浩 陆常青
【编后】
马年春节前夕,翻开“网诉直通”的两份报告,有喜有忧。要彻底治愈违法建筑、乱设摊等城市痼疾,依旧任重道远。跨前一步、无缝衔接、联动联勤、共管自治……城市治理能力的提高,需要每个人的智慧,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今年,在市文明办、市建设交通委的指导下,新民晚报“网诉直通”栏目将继续聚焦城市顽症、回应群众关切,我们期待您的关注,我们期待您的建言。美丽上海,你我共建!
“城市”互动平台
■城建服务热线:12319
■新民网上海滩微博t.xinmin.cn
■私信新浪微博“@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晚报社会新闻”
■值守电话:962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