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 市民网友纷纷点“赞”——从我做起,让这个新年成为“健康生活”新起点,“浓浓年味中不差硝烟这一‘味’”
■ 1月10日 多位市人大代表响应本报“少放烟花爆竹”倡议并准备向市人代会提交议案要求扩大本市烟花爆竹禁放区域;上海高校环境科学家提醒市民“烟花爆燃过程释放大量有害气体”
■ 1月11日 各界人士共同剖析利害、支招献策“不放鞭炮照样健康 不放烟火照样快乐”“别光抱怨空气污染 从我做起前进中总要改”
■ 1月13日 多位政协委员响应“建议修订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提案
■ 1月14日 民俗环保专家表示“旧俗若成公害就得破除”
■ 1月16日 申城众多小区从我做起,以各种方式营造社区“年味”——“自办小区‘春晚’倡导新式民俗”
■ 1月17日 在市文明办积极推动下,全市“1965个小区签文明公约”“少放烟花爆竹 健康文明过年”,相约共度一个“洁净、祥和、环保、文明、温馨、幸福”的马年新春
■ 1月19日 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首次举行的记者集体采访活动中,市政协委员力挺本报倡议,“炮仗少放少产霾 做到不难”
■ 1月21日 本报记者带着市民声音走进两会会场,“百余人大代表倡议春节不放烟花爆竹”
■ 1月28日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申城“传统爆竹遇冷 电子鞭炮热销”,而来自湖南浏阳、江西上栗的报道显示公款消费锐减、各地雾霾加剧、燃放标准升级……多重因素下,“‘花炮之乡’今冬遭遇销售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