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程远赴南极
2013年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学考察任务。此次的任务包括对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考察,执行任务30项,后勤保障及工程建设项目15项。“这次既是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也是长城站建站30周年,非常巧。”朱利荣介绍,南极长城站1985年建造的1号栋建筑,目前已被国际南极委员会命名为南极科考遗产。此次1号栋建筑将进行全面改造,包括房体、通信、交通系统、文化建设等方面。这些改造任务也是此次第30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重要部分。
“一切缘起科普!”朱利荣欣慰地对记者说,苏州科技部门长期以来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已形成了非常愉快和默契的合作关系,作为江苏省惟一从事10多年科普工作的民办非企业,苏州市科普促进中心先后承担了苏州极地科普馆、《神秘的极地世界》巡回展等多项科普活动,因此这次长城站1号栋建筑的文化建设项目有幸落到了他身上。他将作为第30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第4批队员,1月28日从苏州出发到上海,1月29日正式启程,途经法国、智利等国,最后到达南极。
将敲响寒山寺钟声
“我过去之后,不仅要对长城站进行文化环境的布置,还要对站内的科考人员进行文化宣传、普及。时间允许的话,还要与长城站周边8个国家科考站进行文化交流。”朱利荣介绍,近两个月以来,他一直在考虑如何借这次长城站文化建设的契机,更多地与苏州有关单位共享。他收集的文化产品自然以苏州元素为主。由寒山寺捐赠的“长城和钟”由“雪龙”号运载,日前已经抵达南极长城站,就等他到了后负责协调规划选址安装了。其他包括苏州地方特色画卷、《苏州情书》微电影光盘、苏州刺绣在内的文化产品,以及苏州市科协和上海科普发展基金会送来的100多张生活科普光盘,装了满满一大箱子,将由他亲身带去长城站。
散发中国文化魅力
“在南极长城站的周边,有阿根廷、巴西、智利、韩国、秘鲁、波兰、俄罗斯、乌拉圭等8个国家的科考站,科考人员彼此之间的往来非常频繁,因此这长城站也是一个中外交流的窗口。”朱利荣告诉记者,此次他对南极长城站进行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在站内进行文化环境的布置和建设,既丰富站内科考人员的文化生活,又可以让来长城站做客的他国科考人员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他还将携带各种中国文化产品走访其他8个科考站,加强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
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