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民生上海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1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联会:合作社的“大管家”
朱全弟 龚媛媛
  一家合作社,有了销路等于就是有了财路。上海的路,大大小小有几十万条,要找对路还真不容易。路犹如此,何况人人都想着惦着的致富之路。可是——

  上海建星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学周碰到了好运气。在崇明绿色食品产销联合会(以下简称绿联会)的“撮合”下,合作社和崇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下年供应80吨到100吨莴笋、200吨白萝卜的订单。新年开始,每天有近5吨的蔬菜,从李学周的合作社送达市区。

  好地方长好东西,崇明农产品一直受到市民青睐,曾经有大桥刚通时在菜场里的崇明菜被买光,而当地人去买菜惊讶地发现:菜被卖完了。一时之畅快,解决不了日子长久的销售问题。小而少一直是崇明合作社的特征,崇明绿联会会长顾圣群告诉记者:“一家合作社往往是十家八家农户自发合作,自产自销,总共也就一两百亩地,且以粮食为主,特色农产品较少,更别提形成品牌了。”

  农户、合作社各自为政,限制了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导致市民在市区“只闻其声,不见其‘菜’”。作为合作社的“管家”,绿联会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困局,不仅指导大家根据“订单”种菜,壮大产业规模,还打通了在市区的销售渠道,为合作社省去了自销的麻烦。

  去年崇明合作社还开始组团出击,在绿联会指导下,5家合作社成立合作联社,生产的大米统一以“崇明岛”为品牌,在市区200多家门店销售,改变了过去十多个品牌大米无序竞争、良莠不齐的局面。除大米之外,崇明柑橘、清水蟹等,也都成立了合作联社的机制。

  绿联会成立5年来,会员单位已发展到124家,涵盖崇明县内粮食、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产业中的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成为生产与市场、农民与市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努力解决"农户卖菜难,门店缺货源"的矛盾,致富农民,实惠市民。随着会员递增,可调配的农产品数量逐渐上升,绿联会对“门槛”也没有放低要求,顾圣群说,“今后农产品包装上除了标出生产基地、合作社等信息,还要有食品许可QS认证和二维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市民可以追溯到源头进行维权。”

  本报记者 朱全弟 特约通讯员 龚媛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申城迎春特别报道
   第A03版:申城迎春特别报道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文娱新闻·新春影视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3版:长三角
   第A24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5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6版:民生上海
   第A27版:民生上海
   第A28版:民生上海
   第A29版:民生上海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夜光杯
   第A3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家长会/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04版:汽车周刊
   第B0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8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崇明生态农产品诚信经营店名单
茅新元:从小爱养猪终成大事业
绿联会:合作社的“大管家”
“崇明年货”是上海市民“碗里”的好东西
一县拥有 两大水源地 上海独有 崇明之大美
新民晚报民生上海A26绿联会:合作社的“大管家” 2014-01-29 2 2014年01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