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日,我们参访团的成员上午游览日月潭,下午参观阿里山,入夜被热情的东道主安排在嘉义市东轩园餐厅晚餐。台湾的小吃大菜的美味自不必说,然而令我有额外收获的却是有机会感受别有风味的台湾“尾牙宴”,以及感受素不相识的台湾同胞对大陆同胞的一片盛情。
那天,东道主在东轩园餐厅设宴为我们接风。不喜饮酒的我,喝了两盅台湾玉山50度高粱白酒,就有些晕晕然起来,竟不知身在何处了。突然隔壁包房飘来丝竹袅袅之声。我不禁离开宴席,循声来到隔壁探寻。
刚进门,就被两个妙龄女作为贵宾,引到大厅正中的贵宾席上。尽管我百般辩解,她们哪里肯听?只管将我按在一个空位上。一个“外来者”却被当作贵宾,还被两个热情的女郎一左一右夹持着,好生尴尬。当着满屋子的人,怕被人误会又不敢动弹,我心里不禁暗暗焦急。正冒汗间,定睛一看,会标上赫然写着“袜业同仁尾牙宴”几个金色大字,原来这里正在举行我曾经在书上看到过的“尾牙宴”。这时,就见刚才那两个女郎对着主持者耳语一番,主持者立即宣告全场,邻市同行业嘉宾已到,晚宴正式开始!
此时我方才意识到自己是被误认了。尽管我再三说明,我是大陆参访团的,并非是贵宾,但在气氛热烈的宴会上,我的声音简直就像蚊子一样低微,有谁理会?既是贵宾,竟然还有专人服侍我,为我斟酒、夹菜。早已酒足饭饱的我,只好硬撑着享受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台湾“尾牙宴”了。
直到那位“真正的贵宾”的出现,我的真面目才被确认。但是,热情的台湾同胞还是没有放过我的意思。热情的“同仁们”说,你既然来了,就是有缘,就是我们的贵宾,与我们一起快乐吧。直到此刻,也没有同伴来找我,也没有手机呼我,我估摸我们那头也正热烈着呢。于是我就“既来之则安之”,和原本素不相识的同胞们一起“热烈”起来。
我应邀唱了《我的祖国》《松花江上》两首歌。放歌余音未完,全场掌声雷动,喝彩的、鼓掌的,“再来一个”的呼声不绝于耳。正不知所措间,我接到了由方才“引我入门”迎宾小姐(现在成为发奖小姐了)送上的两盒 “伴手礼”凤梨酥。
主持者“趁热打铁”,又提出要我介绍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当我讲到世博会开幕式的精彩,讲到“大客流”的盛况,讲到“中国馆”的神奇,讲到“台湾馆”的魅力,台上台下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为了表示感谢,我将随身携带的“世博会”纪念章送给了主持者,台下不少同胞的眼中都露出羡慕的神色。我不仅暗自责怪自己没有多带几枚,可以满足更多台湾同胞的“世博情结”。
此时,意外又一次出现了:主持先生说,谁能够准确地说出上海世博会开幕和闭幕的日期,这枚纪念章就归谁!我发现,台下立即举起了森林般的双手。最后主持者“判定”第一个完全答对的一位中年女士是幸运者。此时,“袜业同仁”的尾牙宴,达到了高潮。同胞们为第一次将“世博元素”融入尾牙盛典而兴奋不已,我也因此成为大家问长问短的焦点。正在热闹的当儿,我的手机响起,同伴们召唤我归队了。尾牙宴的“同仁们”依依不舍地将我送到宴厅门口,依依惜别。
又到了农历年末的岁尾了,祝台胞们的“尾牙宴”热热闹闹,甲午马年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