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打车神器”与“公正问题”
邵 宁
  邵 宁

  昨日中午打的,看到车上放了一个智能手机,不断地传出“某地某人要车”的语音信息,便随口问的哥:这个打车软件你用得多吗?不料,引出了他的一大段话。

  “多的,最近特别多。这家公司现在推出了活动,鼓励用支付宝付车钱,每次奖励乘客10元,也就是说,你用‘某某打车’叫到车后,14元车费,自己只要付4元。同时,一差业务奖励驾驶员15元,每天最多奖励5次,75元。我今天已经做了六七差了,奖励封顶了。另外每天还有5元流量费补贴。用支付宝也很方便的,钱到我的支付宝账户后,马上就转到银行卡上。乘客有没有加价?最近比较少,因为正月十五还没到,很多人还没回来。对了,你装了没有?我推荐你装,可以拿10元奖励。”

  动动拇指,的哥得益,乘客开心,打车软件真可谓是“两面讨好”的神器。然而,就在“打车神器”所向披靡之际,有些人却笑不出来,就是那些不用智能手机或没有下载打车软件的乘客。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一辆辆亮着“空车”小灯的出租车从面前驶过。他们中,有很多是最需要乘车的老年人,他们可能永远学不会使用“某某打车”。今年的“春节前打车难”因此加剧,也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为此,政府部门和出租车公司也在绞尽脑汁想对策。孰料,对策还未想好,打车软件又得到了支付宝这一网上支付利器的助力,正在抢占更大的市场。

  打车软件的出现,对于所有的乘客究竟是否公平?加价叫车到底是一种合理的奖励行为,还是一种扰乱市场的行为?如果一种新技术,在使一部分人得到便利和实惠的同时,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种技术是否应该推广?

  公平正义,永远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哈佛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一书中,对诸多涉及经济、社会、法律、道德、伦理的“公正问题”,进行了质问、思考和辩论。打车软件带来的疑问,也是一个类似的案例,值得进行深入的思考、探讨。

  高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将其正面优势最大化,而将不利因素降到最低,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永恒的课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契而不舍 2014索契冬奥会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的至爱下天蓝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晒”年味
   第B04版:家长会/教育周刊
   第B05版:人才周刊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广告
如何破解治污染中的“联动混乱”
“打车神器”与“公正问题”
老宝贝儿
扶起人心,需要乐观的现实主义
互相包庇?
“居民食堂”的感悟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打车神器”与“公正问题” 2014-02-12 2 2014年02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