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大众对“扶不扶”的强烈关注,背后投射的,正是向善者在现实困境中的纠结,对社会转型期良好道德风尚的迫切期待。当利益考量与道德选择迎头撞上,江苏泰兴的“奔驰大叔”先取证再救人,类似这样的选择,体现出一种乐观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行善风险客观存在、制度和规则对善行的保护一时还难尽如人意的情况下,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踯躅退缩,始终充满信心,并用自己的行为,守护住了心中善的冲动。
“人倒了扶得起,人心倒了扶不起”。讨论这个朴素的道德话题,离不开复杂的时代语境,更与我们的自身处境息息相关。“奔驰大叔”这些乐观的现实主义者们,尽管没有舍生取义的毅然决然,没有赴汤蹈火的豪言壮语,但他们比一万个在网络上痛斥老人变坏、坏人变老却在现实中无所作为的空谈家更可贵。我们应该向他们致以真诚的敬意和谢意,因为正是这些乐观者、行动者,为现实中那些并不那么纯粹的人们树立了一个样板,而这样的样板,人人可学,人人可为。(曹鹏程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