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轻车简从,到北京最大众化的庆丰连锁店,与老百姓挤在一起,吃了二两包子和一份炒肝,于是“庆丰包子”立马风靡天下。且不说京城那家包子铺,已经人满为患、长龙排队,便是千里之外的某省“两会”,也以“庆丰包子”代替了先前的八菜一汤,只是包子的个儿,谦恭地比京城的“庆丰”小了一圈。“庆丰包子”的风靡竟还惹出了官司,遍地英雄的“庆丰包子”使北京的“庆丰公司”再也不能坐视,于是诉诸法律启动打假,声明说除了北京及内蒙的183家连锁,那是他的“正宗”之外,“庆丰”再也没有在外地开过分店,你们均为李鬼。维权之举,第一刀砍的是长沙的“世界之窗”,说它不仅侵犯“庆丰包子”的商标,而且连那炒肝都是冒充的云云。风靡一时演成了烽火四起。包子风波不知下文如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便是习主席与民同吃大众包子,表率了哪种风格,以及批评了什么风气,那些人恐怕早已淡忘啦,风起云涌间,似乎只剩下了一只“庆丰包子”!
“庆丰包子”尚在风靡。2月18日,习总书记又在钓鱼台的养源斋设家宴款待连战伉俪,因为同是陕西乡亲,所以桌子上面,放的是羊肉泡馍、肉夹馍以及“biang biang面”,总书记还写了纸条,告诉连战那面的读法,融融两岸情,亲亲一家人。始料未及的是,不到24小时,陕西那边,便有数家餐馆,推出了“习连套餐”,依样葫芦,主菜也是这三样,售价均为58元!舆论之间,惊叹“商家反应够快的”,而老板却断定这“习连套餐”,会像“庆丰包子”一样火遍南北!至于“习连会”谈些什么,骨肉同胞间还会怎样走近,又有多少人深悟了呢?似乎那“热点”,仅在于一张菜单,一份“套餐”呢!
商家的“反应”,自然不必多加指摘,借个“题材”,炒一把,让生意“火”起来,这不过是在商言商罢了——前几年美国副总统钻进北京的一个小胡同里,点了几个菜,不是立马有了“拜登套餐”么?也是那几个菜,也是那一听可乐,也是78元人民币,似乎还风行了一阵呢!多少令人叹息的只是,我们的国人,为什么总是“老一套”,总也“创”不了什么“新”出不了什么奇呢?弄来弄去蜂拥而上一个“包子”,抄来抄去邯郸学步一份“套餐”,这样的事儿,接二连三,无出其右,还有什么新鲜呢?我们的“商家”,有一点“创意”好不好呢?
当然更为“老一套”的,是世上的事情,到了咱们这里,怎么就只剩下一个“吃”字呢——鲁迅研究的“出新”,竟然是反复考据周家那一份“菜谱”,而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人家研究的是宗教是历史是油画,而到了咱们这里,关注的却是那十三个人当晚餐桌上究竟吃了什么?这也罢了,而到了元首的活动,居然也是淡忘了他的亲民,淡化了他的新情,只归结于一个“包子”一份“泡馍”一个“吃”字,那就更不免令人叹息了。
难道是因为一个“吃”字,过去承载了国人过多的辛酸,现在又凝聚着我们对风气的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