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很多上海的文字,但很少说起我和她的渊源。
最早认识的上海,来自J,我们是同事之前就已经是好朋友。她一次的上海之行,回来后赞不绝口,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和她认识的一个上海男生很有关系,后来那人伤透了她的心。在办公室她就坐在我前面,有好几次,我看到她忍住哭声在掉泪,当时我们每天都像机器一样要生产好多的文字,她根本没心思工作。我和J说,没事,有什么写不完的,我来帮你写。
上海真的那么好吗?还是因为有一个人,城市的不完美都可以轻易地原谅。
其实我弟弟比我早来上海,港星必吃的海南鸡饭文东记和我家有点亲戚关系,弟弟就带着他家的秘方打算到上海开创事业,结果他的好朋友在上海发生车祸死在上海,他也就回家,过安稳的生活。我姐姐也比我早来上海,她是做猎头的,说起谈生意喝酒应酬之类的故事,我听了都感觉像电影情节,但这些都是中国见怪不怪的生活方式。姐姐介绍了她的上海干爹给我,说有什么事可以找他,一年他送来了一大箱的大闸蟹,我吃不完,送了一些给邻居。
我们报社有个上海来的编辑,那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上海人,文章写得好,也是我们很喜欢的朋友,很抱歉的是,我们对她的赞美是:你很不像中国人。她在上海人脉很广,为人一直低调,过去在上海戏剧学院教书,后来来到报社编我们的烂稿子,我一直觉得是大材小用。但她海派作风,就算在蕉风椰雨的南洋也丝毫没改变。来中国十年,我听到一个最让我得意的赞美是,你一点也没变油,还保有的纯真。其实这也是我想和上海来的朋友说的话。
知道我要去上海,她为我介绍了好多人,新民晚报的编辑、上海作家还有尔冬强等等。我记得和唐颖见面是在香樟花园里,都十年了,现在那餐馆还在,老樟树依旧。后来我身边的朋友都对我说起,她写了一篇东南亚的小说,有可能拍成电影,而书里的男一号的原型是我。小说我看了,觉得写得蛮好的,女一号我也应该认识,我没说什么就等着它被拍成电影,然后我会告作家诽谤,从而或许能赚取名誉损失费。后来拍电影的事情也不了了之,但这就是人生常态,很多事情说幻灭就幻灭,像做过一场好梦,醒来后连剧情也忘记了,由不得你。
记得一次吃饭的时候,同桌还有上海才女王乙宴,不久前,朋友发来Email,说她走了。人生可以那么仓促,容不下你的留恋或执着。
我很早就下定决心,人生短暂,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我就这样来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