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独立摊位的“庆丰包子铺”。作为“领队”,来自北京庆丰包子总部的宋瑶一大早就忙着接电话,都是为了配送的事。“这次是我们第一次尝试把馅料通过冷链每天配送到外省市,确保原汁原味”,宋瑶告诉记者,自从“习大大”带“火”庆丰包子后,外省市的加盟需求越来越多,但要更好地保证口感,配送是关键一环,这次也算是“练兵”,“结果还是比较理想。”其实,这已是庆丰包子第二次来上海,上一次是在2012年,也是来豫园参加“包子大会”,价格也是50元一盒15只,虽然没那么火,但也出现了老食客带着饭盒来“批发”的情景。
此次庆丰包子铺派来的面点师,都是分店的店经理。埋头包包子的杜秀珍接受记者采访时,手上的活儿一刻不停,三两下,一个“荸荠肚、石榴嘴、18-24个褶”标准的庆丰包子就成了,上个月她才刚到台湾参加过文化交流。这次来上海,少不了主打的“京葱猪肉”馅,但考虑到南北口味差异,庆丰还带来另一款主打——“素三鲜”馅。被问到“什么时候来上海开店?”时,宋瑶很“官方”地“发布”:“这要看总部的决定。”
绍兴“喉口馒头”、武汉“鱼香肉丝包”、“开封第一楼”灌汤包子、“西安饭庄”特制酸菜包子……各地来“开会”的品牌包子都和庆丰一样,不仅现场有“特派”师傅坐镇,且专门配送原产地馅料。为期两周的“包子文化节”期间,主办方还给每家都安排了“地接”餐饮单位,派出专业面点师傅按各自标准帮忙一起包包子,以免高峰时“供不上”。
除了包子唱“主角”,扬州炒面、广东舸仔煎等“配角”人气也不差。随着午饭时间临近,各摊位前的人流明显增加,吃的就是这个“热乎”劲。在包子铺干了7年的面点师傅桑雨平说:“包子看似简单,其实馅和面都有技术含量,我也借这机会和别家交流,各有所长、互相学习嘛!”
本报记者 鲁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