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渴望进入
温州是国内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其99.5%的企业为民营企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已进入绝大多数行业,但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仍保持着高度垄断。近几年,民营资本虽然涉足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小贷公司、参股村镇银行等“曲线”进入金融业,但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却可望而不可即。
民营企业和民营资金对设立民营银行为何热情如此之高?在周德文看来原因主要有三:第一,银行业的利润丰厚。银行业的利润高达23.6%,而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平均利润仅2.23%。“资本是逐利的,民营资本渴望进入银行业很自然。”第二是金融市场有巨大的空间。我国企业中95%以上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现有的金融机构目前只能满足10%左右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三,既然民营企业很难从目前的国有银行得到融资满足,那么他们也希望通过设立民营银行来为自己搭建一个金融的平台。
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
多年期待的民营银行终于获批,在周德文看来其设立“正当时”。他说,当前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科技研发、技术改造等缺少资金,而另一方面,丰厚的民间资本缺乏投资渠道。“在这样的情形下,设立民营银行,不仅是打破银行业的高度垄断深化金融改革的突破口,而且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具有重要作用,民营银行设立正逢一个良好的时机。”
对于民营银行的定位,周德文认为由民间资本设立的民营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可谓“门当户对”。比如此前由台州市泰隆城市信用社改制而来的泰隆银行,也是由民间资本注册成立,但由于当年“民营银行”未获法律认可而一直以“类银行的金融机构”来定位。这家银行从成立起,就将小微企业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截至2013年8月,该行存款客户平均存款只有5万元左右,但客户数近100万户。从该行贷款的小微企业约有6万户,99.6%的贷款额在500万元以下。尽管泰隆银行“出身”尴尬,从未享受过国家不良资产核销、剥离等优惠政策,但其不良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充分显示出它的活力。
必须重视风险防范
不过在周德文看来,民营银行在未来发展中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其规模小、网点少,运行成本会相对较高,老百姓的钱又可能更多流向国有大银行。另外,民营银行没有强大的资本,一旦遇上挤兑等风险,就难逃厄运。“因此,民营银行在设立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风险防范。‘泰隆模式’小而美,也许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周德文说。 本报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