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里,坐落于新闸路北的大通路(今大田路)两侧,以路为界分东、西斯文里。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共有二三层砖木结构石库门住宅706幢。其中西斯文里318幢(上世纪末被拆),东斯文里388幢。西斯文里始建于民国3年,东斯文里建于民国7年。2013年,东斯文里也结束了长达95年的历史使命,388幢石库门被整体拆除。
当我第一次走进东斯文里的时候,正值整体动工的前一周,原本就狭窄不堪的弄堂被一个个纸箱子堆得只能侧过身走,满地的旧书、旧报纸等着拾荒者来清理,“拆”字恨不得写满所有门上和墙上。这边街里街坊在做临走前的道别,急着交换下新的地址,那边一位阿姨在和收旧货的讨价还价,明知是不要的东西,但总想着能卖个好价钱。这样的场景让我有种莫名的鼻酸。
正当我想就此别过东斯文里的时候,一位老先生叫住了我,一边告诉我最近有很多和我一样拿着照相机来记录的人,一边把我叫到房间里,要给我看别人帮他拍的照片。
梁建平老先生,1957年出生,从1958年开始就一直住在东斯文里395号的10平方米的前厢房里,一张床、一个桌子和两把椅子、一台彩电和一个冰箱已将房间占满,另外还搭了一个阁楼。梁先生允许我在房间里任意拍摄,自己坐到了房门外的小板凳上,点了支烟和我聊了起来。老先生很健谈,聊那些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聊当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现象,老先生的家里人几年前就从东斯文里搬走了,只有他一个人一直住在这里,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让他愿意和我这个陌生人多聊上两句。
梁先生翻出近两年别人帮他拍的照片,有很多照片都是最近拍的,看来他很乐意成为像我这样寻访者的模特,而我们也帮他和东斯文里一起在某个空间留住。最后,老先生还给我看了他作为大众燃气有限公司职员时获得的一枚奖章,带着略有点自喜的神情。
我帮梁先生拍了一组肖像照,临走时嘱咐我要尽快把照片送来给他,否则他就要搬走了,如果人不在就从窗外扔进来,要用点力,因为窗台底下是个煤气灶。一周后,我拿着印好的照片再次来到395号,门锁着,想等老先生回来,一个小时后,我只得将照片按我们约定的方式扔进去,里屋的灯亮着,笃信老先生还没有走,“哌”的一声,暗示照片落到了地上而没有卡在煤气灶里面。
又等了一会,还是没有回来,这时我才想起,这个时间梁先生是要到南京东路上唱歌的,每天如此,风雨无阻,今天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从这个家门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