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体育馆内顿时欢声雷动
蔡振华拿到瑞典队名单打开一看,心中暗喜,果然,瑞典队出场的次序是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卡尔松,和教练组推测的一模一样。而瑞典队教练看到名单却脸色一变。他们弄不清蔡振华怎么这么聪明,每次排兵布阵都压他们一头。
决赛在万众瞩目下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王涛。瑞典队是大名鼎鼎的瓦尔德内尔。排兵布阵出奇制胜固然很重要,但最终决胜负还得靠临场队员的勇气和技术发挥。
蔡振华端坐在挡板外,眼睛盯着比赛场地中央的那唯一的一张球台。开赛后,由于王涛主动上手不够和中局没把握好有利战机,以16∶21先失一局。第二局,王涛加强了反手攻和侧身攻的速度和力量,压住对方的左角,破坏了瓦尔德内尔利用旋转发球抢攻的战术,以21∶15扳回一局。两人打成了平手:1∶1。
悬念在一万三千多观众心里回荡。这瓦尔德内尔是什么选手?但是王涛也是好样的,尽管在四年前,蔡振华刚上任时王涛一见瓦尔德内尔打球便会大呼小叫,崇拜得五体投地,但经过这四年的训练与比赛,他像一头羽翼渐丰的鹰隼,开始飞越一座座高峰。更让蔡振华和主管教练李晓东满意的是,王涛在球技有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他的思想意志品质、心理素质诸方面都成熟了许多。
进入决赛局,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争夺愈加激烈,比分咬得很紧,9∶9,12∶12,16∶16,一直打到19平,共打出10次平手,可谓势均力敌。关键时刻,瓦尔德内尔的杀手锏发球抢攻起了作用,王涛以两分之差输了第三局。大比分中国队0∶1落后。
第二盘,马文革出战佩尔森。这是一场硬仗。马文革如果能赢,则大比分可打平手;马文革如输,大比分0∶2,将对后面的战局形成巨大压力,那样的话除非中国队逆转连赢三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马文革这位两面拉弧圈的横板大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蔡振华看着这位他曾花费了无数心血的再熟悉不过的弟子,内心深处也有一点担忧。马文革是带伤上场的。他的右肩一年前拉伤了,一直在治疗中,并没有痊愈。蔡振华希望他能上场打翻身仗,又担心肩伤影响他的实力发挥。3月份马文革赶到正定训练基地时,教练组正商量43届大赛报名单的事儿。行不行,球台上见,马文革报到第二天就让他打比赛,结果他赢了王涛,这让教练们心中有了底。但实际上开赛以来,马文革还是受到了肩伤的困扰。蔡振华曾问他肩伤的感觉,他说拉四五板就特别酸,但能坚持。
蔡振华对马文革还是很有信心的,一是他的技术水平已进入成熟期,二是他的性格爱说爱笑爱热闹,特别喜欢打比赛,更喜欢决赛的氛围。还有一点很重要,天津是马文革的家乡,在父老乡亲面前打球,无形中会给他很大的动力!
对手佩尔森,这位一头金棕色鬈发的高大男人,打起小球来却百般狡黠,灵活万分。二十八岁的佩尔森是瑞典人心目中的英雄。
两位高手交锋,第一局双方比分交错上升。进入中局,马文革逐渐占了上风,打到18∶12,众人都认为这局拿下无疑,不料佩尔森连连攻击马文革正手,频频得分,反以24∶22拿下一局。第二局佩尔森乘胜追击,以9∶4领先,这时看台上不少人都觉得这局没戏了,坐在挡板外的蔡振华心头也闪过一念:“看来又要再等两年了……”而此时马文革却并未放弃:“我不能就这样输给他啊!”坚定了信心,他反而镇静下来,严格按照蔡振华交代的战术打拉冲,命中率也高了。好,得分!好,又得一分!他一板又一板地咬,一分又一分地追,越追越有信心,结果以21∶18反败为胜!
观众席上掌声四起。马文革拿起大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蔡振华握紧拳头为他加油,他心中顿时生出一股杀气。第三局,马文革充分发挥了正手前冲弧圈球的威力,加上他反手弹打的优势,比分从6∶6后便迅速拉开:10∶6!15∶10!19∶16!马文革一直控制着场上的主动权,最终以21∶18拿下第三局。
体育馆内顿时欢声雷动,掌声震耳欲聋。马文革迈着大步走出挡板,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这场球总算没辜负全队的委托、教练的信任和一千多万天津老少爷们儿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