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记者见到一份很不一样的应届高三毕业生简历,一个“上海小囡”不平凡的创新梦:高一、高二两度在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中得奖,当选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希望之星”;获得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青少年创作大赛一等奖;习武多年,每天练拳一小时以上……简历的主人是市北中学高三学生张琳彬。他是校园中的“理科尖子”“诗词达人”“武林高手”。当很多同龄人还对前途迷茫的时候,他已经“提炼”出自己的志向——报考军校,立志成为掌握现代科技的“将军”。
武侠小说解数学
“用四个平面,至多可以将一个空间分成几个部分?”这道普通的数学题在张琳彬笔下,却成了另一番模样。
“友子欲试交通大学武举,因一题向我场外发援。此题如下:混沌盘古一重天,四刀至多几空间?请君出鞘试操之,刀刀斩出玲珑面……收枪一望,只见其子右脚飞起一块南瓜,纵身一跃,双刀在空中轮换而出,恰似银蝶双飞,只闻空气撕裂声,南瓜落地,整整齐齐一十五块,一块不多,一块不少。”他的 “数学武侠小说”《刀斩玲珑面》,风靡校园。
在校长陈军看来,理科生也很有必要多读点文学,从阅读中提升想象力和对生活的观察力,这恰恰是创新能力素养的源泉。这一点,在张琳彬身上已经显现。
他曾设想将汽车轮胎改成球形,用磁控技术让汽车像螃蟹一样横过来走,方便停车。这一方案获得“创智杯”上海青少年创新大赛二等奖。高二时,看到小区停车困难,张琳彬想出一个办法——将平移装置伸入汽车底部,利用气压原理将车顶起,送入停车位。在闸北区少科站老师的指导下,张琳彬花了整个寒假设计图纸,和车床、铣床等设备打交道,最终,这项作品为他赢得了“明日科技之星”希望之星称号。
有梦就尽兴坚持
第一次见到张琳彬,是在市北中学校长、特级语文教师陈军“双名工程”语文基地主办的首届上海中学生经典阅读新年讲演活动上。张琳彬从《水浒》中三个主要人物鲁智深、武松、林冲三个人的兵器讲起,分析了不同兵器和人物命运变化间的关系,翔实的细节、清晰的推理,令人印象深刻。
或许是初中时受了《百家讲坛》的影响,张琳彬开始对古典诗词和文学着迷。被市北理科班提前录取后,初三下学期,他提前“啃”高中数学,疯狂读宋词。他的父母放手让他尽兴去做、去坚持。
高二,他找来20多个对古诗词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创办了“水云间”词社,按平仄、格律填写古诗词。写上了瘾,有时语文老师要求解释某一句诗文,他干脆填词一首,用古文解说古文。在全国首届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中,词社一共有11人获奖,张琳彬则站上一等奖领奖台。
欲创机器人“部队”
张琳彬还有过一段儿时短暂习武的经历,父母的初衷是让他锻炼身体。初中时,小区里住着一位武术大师,于是,他就随师傅习武至今,无论学业多忙,每天一小时练武是雷打不动的。
“走路的时候在操练,停下来还在想,柱子、墙、地板甚至是楼梯都是我练拳法、步法的地方。”张琳彬觉得,只要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时间总是能挤出来的,他经常一路走就一路练拳回家。“练武的时候,感觉心非常静,时间好像停止了一样。”在张琳彬看来,武术更是一种意志力的锻炼。张琳彬觉得,武术让自己的“气场”变得更强,演讲也好、代表学校参加外事接待也好,不会心慌发怵。
因为从小沉浸在《水浒》《三国》等古典名著中,张琳彬对军事谋略着迷,更幻想着有一天可以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所以,他坚定地报考位于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报考国防专业,可以每天有人和我一起练擒拿格斗,不用发愁打拳没有对手了,多好!”
张琳彬真正的心愿,是在现代军事领域从事尖端科技研究,“我想创造出一支机器人部队,用高科技手段保家卫国。”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