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养生/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0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暮春中午 谨防感冒
霍雨佳
  ◆ 霍雨佳

  春季是一年中平均气温日较差很大的季节之一(另一个季节是秋天)。所谓的“气温日较差大”,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早晚凉,中午热”。暮春的晴日,早晨寒意明显,上班、上学的人们都会多穿一些衣服,而到中午下班、放学时,艳阳高照,热气扑面,气温常常达到或接近30摄氏度,人们就忍不住在路上脱掉外套,从而在盎然的春意中获得一路清爽。当然,也有人会把脱衣时间,推迟到进家之后,脱衣时常常已经汗流浃背……

  传统中医认为:由于冬天的“惯性”所致,春季人体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低,只有适当多穿些衣服,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气象变化,否则,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春捂”也是一种抗热锻炼,使得人体能自然适应即将到来的炎热夏季。这就是通常说的“春捂”养生原理。但“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南方地区步入四月,天气明显有些热了,这时如果还穿着棉衣,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同样对健康不利。从这个角度说,暮春的中午,当感觉到热得难熬时,在艳阳下或进家后脱掉外套,都是正常的举动,如果能及时穿衣,对健康并无妨碍;但倘若过于贪凉,在室内不注意及时加衣,则就是上述的“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气象变化,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了。

  临床证明,暮春时节患感冒的人数并不因为气温的升高而减少,这当然与暮春多变的天气有关,但中午的“随便脱衣,不及时穿衣”也是主要的诱因。同样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因热而脱衣服”,为什么秋天不容易引起感冒,而春天容易感冒呢?除了人的生理内因外,秋春季“室内外温差”的正负不同,也是最主要的气象环境因素。

  我国气候专家通过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的观测分析,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由于房屋的热惰性和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外温差则为正值。这就很容易解释春秋两季“穿衣效果差异”了: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冷凉的室内,如果不及时多穿衣服春捂,则容易受寒致病;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进入室内后,则可以少穿些衣服。

  具体脱衣后何时穿衣,可能每个人的体质和耐寒能力有所差异,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最省心的办法是:遵守“春捂”养生法则,脱衣后几分钟内,只要没有强烈的热感,就应该及时加衣(等到“凉意”明显时再穿衣,就已经晚了);对那些在路上就因热而脱衣的人来说,步进家门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手里的衣服穿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保健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暮春中午 谨防感冒
你常吃花椰菜吗
美丽花香与健康
春日食芹降血压
科普讲座
新民晚报养生/康健园B02暮春中午 谨防感冒 2014-04-07 2 2014年04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