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居民怨声载道
位于杭州城西的九莲社区,是当地第一个实行“错时停车”的小区。然而执行仅仅一年,这一措施就被叫停。
“主要是停车矛盾太突出了。”社区一位姓吴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九莲是个老小区,配建的车位只有70多个。2008年时社区车辆突破100辆,为了缓解业主停车难,社区主动和周边单位达成协议,错时停车,在当时一度成为杭州解决停车难的典范。
然而一年间,外来车辆越来越多,给小区带来的困惑和压力也在日益增加。不仅合作单位的车要停,许多去附近电脑城办事的外来车辆也把车停了进来,“那里每小时要5元,我们小区2小时内不收费。”
过多的外来车辆严重影响了白天居民的活动空间,老人孩子想散散步、晒晒被子都没有地方。同时由于小区业主的车辆也在猛增,错时停车的合作单位也无法容纳那么多车辆,因此矛盾还是回到了小区本身。
70个车位几百辆车在争,业主们很快意识到如果白天离开后,就很难保证回来后还有位子停。“矛盾最突出的时候,车刚开走,家里的老人就去‘占领’。”这位负责人说,由于居民反对声音太多,九莲社区不得不于2009年5月“叫停”了错时停车。
写字楼积极性也不高
2008年起,杭州“错时停车”作为缓解“停车难”的一项重要举措,开始在多个小区推进,每年都新增一定数量的“错时停车”泊位。不过像九莲社区一样,开展早、叫停早的也有不少。
“主要矛盾还是集中在小区业主停车难上。”一位做了近6年的社区干部这样告诉记者,居民小区尤其是老小区的停车难问题一直很突出,尽管错时停车限定了外来车辆的停放时间,但总有部分车辆会延时,这直接影响了小区业主的正常停车。“情况严重时,物业人员不得不通知拖车公司将外来车辆脱离小区。”
另一个问题是,过多的外来车辆增加了管理成本。“根据物价局规定,夜间停车价格是每个小时0.5元,12小时才6块钱。但是大厦却要因此增加管理成本、控制风险,作为企业来讲无利可图。”南京雄狮大厦物业公司综合管理部主任李进说,大厦开放错时停车主要是出于公益性目的。而南京首批8所高校停车场向社会错时开放一经公布,东南大学就公开反对开放校园停车场,河海大学也提出安全顾虑,最终不了了之。
好事如何进行下去
“我们希望政府能多拿点政策,缓解小区的停车难,继而盘活小区停车资源,让社会共享。”杭州锦绣社区书记黄建华说,杭州大多数老旧小区都存在停车难,周边的写字楼建设时间也较早,本身也有停车问题。现在包括锦绣社区在内的多个社区正在探索大社区管理,小区门卫外移至街巷出入口,将小区周边道路纳入到社区管理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整合原来小区外的道路停车资源,错时开放也能有更大的容量。”
除了开发小区停车位外,社会停车资源对错时停车也相当重要。南京市城管局停车设施管理中心曾对当地停车位状况做过调查,如果企事业单位都加入到错时停车中,那么除去晚上自用、备用的车位外,至少还能拿出两三万个,这对于缓解南京老小区停车难将有积极作用。
但是,怎样才能让这上万个车位没有顾虑地拿出来呢?在南京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顾大松看来,政府层面应该出台更为细致的解决办法。比如过时不走的“僵尸车”,就可以通过列入黑名单或者累积更高的金额,用价格杠杆来调整。“如果我们在这方面有更细致的停车管理立法,设置一些管理措施,将更好地推进错时停车。”
本报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