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虹口体育馆内摆满乒乓桌,2014上海市民大联赛虹口赛区乒乓球比赛挥拍,场面热闹得难以想象,最直观的感受是:市民大联赛姓“民”。“9年前,我们办市民乒乓赛十几支队伍也聚不齐,这次原本计划报名上线64支球队,没想到报名‘轧扁头’,只好扩容。最终80支队伍,500位乒乓爱好者来到现场参赛。”赛事竞赛委员会副主任林海军说道。
当替补
市民大联赛虹口赛区乒乓比赛暨“蝴蝶杯”爱聚网第十届上海业余乒乓俱乐部丙级联赛不光场内选手打得火热,“场外”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林海军介绍,往年的市民乒乓赛,主办方都是提前两周开始报名。可组委会没想到,这次报名通道开通仅10天就报名额满。“后来陆陆续续还有球队要报名,我们只好与场馆沟通,尽可能增加乒乓台的数量,但依然无法满足报名需求。”
后来有几支球队主动提出,先交报名费当“超级替补”,如果比赛当天哪支球队临时弃赛,他们就替补登场。“真没想到,市民参与全民健身热情这么高。”
直通赛
乒乓运动在上海十分普及,大大小小的市民乒乓队和俱乐部有200多家,昨天就有相当数量的球队和俱乐部来参赛。为公平起见,赛事组委会不可能给一家俱乐部太多参赛名额,所以规模大一点的俱乐部内部先组织一场“直通赛”,“能者”才可以拿到参赛名额。
陈琳是东方俱乐部负责人,他透露:“我们俱乐部有近400名会员,参赛名额不够分。这次和组委会商量才被允许组建3支球队参赛。每队7人,一共也就21个会员能参赛。”
百事通
孙廷一是位数学教师,昨天与同伴配合双打输给了“国外组合”。“出身汗,输赢不重要。我们能与这么多乒乓爱好者在一块场地上打打球,很知足了。”孙廷一说道。
孙老师先后在十几家俱乐部打过球,许多上海市民乒乓俱乐部都有他的熟人。现在,孙老师身份变为活力俱乐部的负责人,也是球友间的“百事通”。老孙是个热心肠。他和学校沟通,免费让球友在校乒乓房练球。“一到周末,我们就邀请兄弟俱乐部打友谊赛,以球会友,球友之间互通有无。” 本报记者 钟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