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亏损的趋势不仅存在于中资公司,外资公司也不例外。年报显示,利宝保险去年车险承保亏损2.29亿元,在外资财险公司中亏损最高。美亚、三星等险企也都有数千万元的亏损。自2012年5月交强险面向外资险企开放以来,上述险企已相继获得交强险经营牌照,而2013年正好是这些外资保险全面经营交强险业务的首个完整的财年。另外,即使是承保盈利的三家上市险企,其利润空间也遭到大幅挤压。年报显示,人保财险2013年的机动车辆保险实现营业利润30.69亿元,同比下滑32.04%;平安财险的车险承保利润为15.11亿元,同比下滑45.49%;太保财险的车险承保利润为1.18亿元,降幅达90.5%。
业内人士认为,车险承保大幅亏损,一方面与2013年自然灾害频发、汽车零配件价格和维修成本上升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车主投保额度的不足。
从上市险企公布业绩时的分析来看,车险承保业绩全线亏损,主要是人伤赔付标准、车辆零配件成本、车辆维修的工时价格等大幅提升,造成车险综合成本率上升。2013年财产保险公司车险理赔成本仍在持续上升,解决理赔时效等方面的投入仍在持续加大,车险整体赔付率呈上升趋势。
车险理赔成本的上升、自然灾害的影响,对人保、太保这样的大公司而言,尚可凭借广阔的市场布局分摊压力,但对业务布局较窄的小公司来说,这样的压力化解起来则是难上加难,几乎只能通过投资获益来缓解亏损压力。
如此高的赔付和亏损,同时也折射出单一车主风险保障的不足。为此,保险公司和保险行业协会在近年来,已经不止一次呼吁车主增加在车辆保险方面的投入,以顺应车辆零配件成本、人伤赔付成本上升的趋势。
2014年商业车险费率政策改革将进一步推进,从而形成市场化费率机制,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存在不确定性。同时,由于物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整个行业的盈利空间将会进一步收窄,上市车险公司的日子将更不好过。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