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街是购物也是文化
传统商业遭遇电商冲击,有人称百货店已经沦为电商的“试衣间”,但电商需要“试衣间”本身也说明传统商业依然有难以取代的地方。其实,购物既是一种生活需求,也是一种休闲文化。价格并不是消费唯一因素,购物中有很多即兴、冲动的成分,这与购物的环境氛围、体验有关。
尤其在上海这个城市里,逛街也是一种文化,很多人特别是女孩子休息天喜欢逛街,这种逛街不一定是购物,常常是漫无目的,但逛着逛着就可能因为某种冲动而突然购物。实体店的这种购物与休闲集于一体的体验,是网络无法实现的,上网店都是目的很明确的购物行为。
因此,环境与体验是实体百货店的优势,也是电商难以做到的。相信逛街作为一种城市文化,不可能随着网络兴起而完全消失,那么,传统商业就不可能被完全取代。
个性化差异化是方向
眼下,一些大型百货店都朝购物、餐饮、文化、休闲、游乐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但出现另一个现象,就是百货商场里的餐饮生意越来越好,而百货的生意不尽如人意。比如,打浦桥近年新开了一家大型综合商场,其中,有不少餐饮店,没有想到商铺生意越来越差,倒是餐饮店生意越来越好,于是,干脆就把许多商铺关了改成餐饮,现在,这家原先的综合商场基本上变成美食城了。
的确,吃饭是网络无法替代的。做大餐饮不失为一条途径,但百货商店毕竟是以购物为主,如何吸引消费者在吃饭、休闲的同时进行购物,是一个问题。这方面,电商的个性化服务是值得学习的。
电商有很清晰的客户资料,通过大数据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是电商的优势,如根据客户的购物爱好针对性营销。百货店缺乏客户资料,但是,通过销售数据的分析,也可以挖掘市场消费热点,也可以建立一个更有个性的商业模式。
现在,各个商店之间的差异不大,特色不明显。其实,任何商店都不可能销售所有商品,因此,有选择地销售不同商品,就会形成差异化的特色,从而使不同商店具有个性化。
电商与百货店可联姻
商店除了被动销售产品,同样可以主动销售产品,美国一些百货店就与厂家合作,根据顾客需求,推出商店自己的品牌产品。比如,梅西百货就有自己定制的品牌服装,沃尔玛这种商品更多,中国很多厂家就为沃尔玛制造贴牌产品。这也是商店个性化的途径。
学习电商的个性化服务,还有一个途径就是与电商合作,事实上,传统商业与电商的融合已经展开,前不久阿里巴巴宣布对经营传统百货的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投资金额高达53.7亿港元,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商品交易、会员营销及服务的无缝联通。
O2O模式是目前被看好的电商与传统商业融合的模式,这种线上支付线下消费的模式,就是在线支付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一些百货商店已经开始试点。传统商业和电商之间绝不是简单的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双方的合作有利于百货店打造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本报记者 连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