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岭南乍晴乍雨,雨幕,像一层轻纱把粤北丹霞山的真容遮遮掩掩,尽藏在虚无缥缈中。一阵山风吹过,霁光刺破云雾,照亮了丹霞山群峰,岭南特有的红石山的佳景映衬在长松翠竹芦草间,像一颗颗红宝石镶嵌在绿丝绒中,灿烂炫目,色彩强烈反差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的印象,只有“震撼”两字……
晨起,草,水淋淋,树,湿漉漉,随手向空中抓一把,好像可以拧出水来。锦江蜿蜒如玉带,环流山野,泛舟水上,开始了我心中的丹霞山人文、地理、风物考察文化之旅。江上清风拂面,碧波粼粼,一行人静静地品赏着大自然赐予的“丹霞山水彩墨长卷”。船缓缓前进,水慢慢淌去,“画卷”徐徐展开,舟中观景,动静皆有神,山色有无中,长亭、短屋、茂林、修竹、彩石、巨岩、炊烟、渔夫,还有那初夏开满两岸崖壁令人惊艳的野百合花如白玉玲珑,晶莹剔透,历历在目。船行之处,不时惊起几羽水禽。向导说:“快看野鸭!”机灵的野鸭子们嘎嘎地鸣叫着紧贴水面飞向竹丛深处隐而不见。不远处,一条大草鱼泼剌剌地跳出水面又跌落水里,带来一片生机和灵动,富含氧的新鲜空气把我的浊肺洗涤一清,神闲气定,坐看远处丹霞诸峰,如朱砂点染,色如渥丹,灿若明霞,隐约可见,想起了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看来老吃客苏东坡的确是个会享受的人。
来到丹霞山,你能领略到粤地山水之秀丽,物产之丰裕,能与香格里拉、九寨沟、张家界媲美的粤北韶关“丹霞山”,是中国时尚旅游的一个新的视觉符号,一颗旅游新星。紫气东来丹霞山,红光照映锦江碧。丹霞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崖壁遗留北宋到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有二百余处文字、岩画遗迹,旧籍记,唐人写丹霞美景之句颇多,张九龄:“溪流清且深,松石复阴临”;韩愈:“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胡曾:“薜荔雨余山自黛,蒹葭烟尽岛如蓝”……
王维诗中“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说的就是丹霞山一带的红豆,来丹霞山,寻古山寨,访古村落,看完群象出山、阳元石、阴元石、丹崖赤壁、童子拜观音石、茶壶峰,穿越百丈峡“一线天”,中午到锦石岩寺用过斋饭,雨中仰头一望,呵!一瀑自绝顶泻下,散落一条水帘,挥挥洒洒急坠深谷,人称“马尾瀑”。马年欣赏马尾瀑,同道人、名作家马尚龙老师笑得特别开心。
次日,驱车往千年古刹南华寺拜谒唐代六祖惠能大师真身像。寺院中,一株白兰花老树开千朵香,微雨初歇,天放祥光,菩提树上一片绿色的菩提叶子摇摇晃晃落下。我满心欢喜伸开双手接捧,叶子跌落在掌中,颇有禅意,轻轻地把天赐之福叶夹在“六祖壇经”线装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