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社区辖区面积10.45平方公里,下设37个居民区,居民到街道各部门办事,就是骑车少说也得半个小时。尽管宝林三村居委会离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很近,但居民们觉得,再近都比不上设在小区里的居委会“门对门”。
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从去年起,友谊路街道对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160多个服务项目重新梳理,今年已将涉及劳动保障等4个条线的60项业务下沉延伸至辖区的37个居委会。
家住宝林三村的王阿婆告诉记者,以前去中心办事,要排很长的队,总算叫到号了,不是材料漏带了,就是听不懂、记不住。“对阿拉老年人来说,过去办点事体老吃力额,现在好多了,居委干部我都认得,她们会很耐心地跟我解释,材料少了一份,回去再拿也就几步路。事体办好了,她们还会打电话到我家里。”王阿婆说,没空时老头子也能代领,因为老邻居都很熟悉了。
居委干部说,为居民代办的这些服务项目政策强、难度大,她们的工作量都大大增加了,但每次帮到居民、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心里就很欣慰。
居民小刘(化名)长期瘫痪在床,母亲刚刚过世,父亲罹患老年痴呆症多年,家庭情况特别困难。每次副食品价格补贴、医疗费报销一发下来,都是居委干部第一时间送上门,最少一周要上门服务一次。小刘感激地说:“家里大事情靠共产党,小事情靠居委会,居委干部就像我们的‘自家人’。”
据了解,友谊路街道每个居委会的延伸受理点每月平均受理约800人次,一年来,通过延伸受理点处理的事务超过一万人次。与此同时,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近期也以“一口式”服务取代了“一门式”服务,还专门设立了值班长,确保居民办事有人引导、突发事件有人处理。中心还引入群众评议机制,在每个窗口安装了群众满意评价系统。前来办理事务的居民普遍反映,中心的服务质量有所提升,群众满意度高达98%。 金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