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资助2224名贫困医学生~~~
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资助2224名贫困医学生~~~
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资助2224名贫困医学生~~~
     
2014年07月1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资助2224名贫困医学生
受助生基层助人充实快乐
曹刚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多地医学院陷入“进少出多”的尴尬。医学生就业本不难,如今也成了问题。上海有一群医学生,他们坚持理想,扎根基层。他们来自多所高校,家境贫困,品学兼优,定期接受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资助。2007年基金创立以来,共2224人受助,其中在读本科生734人,研究生396人,住院医师579人,几乎无人转行。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基层就业的受助者,占23.2%——30人奔赴西部,50人到市郊基层,61人选择护理岗位,另有374名为全科医师学员。 

  “家乡比上海更需要我”

  王鑫灵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云南大理,入职宾川县中医院。 

  “繁华的上海有很多机会,但不缺我这样的人,家乡却特别需要我。”她说,“家乡虽然没有丰厚待遇,但会给我更充实的舞台。” 

  “学好中医,回报家乡”是她进大学时的梦想,5年后,她兑现了诺言。基层工作很忙,经常加班,每周休息一天,她却觉得充满快乐,“因为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的藏族小伙阿旺旦增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甘肃小伙王文波也选择回乡从医,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 

  在护理工作中找到价值

  在上海,也有许多基层工作急需补充新鲜血液,比如护理岗位。

  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学生潘雪娇毕业后,成了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护理人员,并在助产工作中找到了兴趣点和自我价值。 

  “产房节奏快,抢救病人多,助产是高强度体力和脑力劳动。”她总结说,对待产妇和新生儿,必须保持微笑,耐心解释,贴心关怀,细心观察,“没有过硬技术和高度责任心,是万万不行的。” 

  为社区百姓健康“守门”

  与市民关系最密切的基层医生,是全科医师。自从2009年上海面向全国招录的首批全科医师结业以来,已有374人接受唯爱天使基金资助,走进全市1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在黄浦区长大的张紫欢,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学里便下决心投身全科事业。如今,他已是长宁区仙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优秀全科医师。他说:“到基层后才发现,当全科医师是多么不容易,社区群众又是多么需要我们。”   本报记者 曹刚 

  【记者手记】

  “我们帮助医学生坚定理想、继续深造,更要鼓励他们走向基层,去西部、去全科或护理岗位。”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唯爱天使基金管委会主任杜建英说,善款不只是帮一个学生,而是希望受助者成长为优秀医生,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把爱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医患矛盾凸显的今天,医学生的就业值得关注。唯爱天使基金开创“爱的接力”模式,改变贫困大学生命运的同时,努力扭转医护人才短缺的危机,改善医患关系;受助大学生则心怀感恩,以朴素而实际的行动,接受、回馈、播撒关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2014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2014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3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4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5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特别报道
   第A18版: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特别报道
   第A19版: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特别报道
   第A20版: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特别报道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特别报道
   第A23版: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特别报道
   第A24版:甲午战争一百二十周年特别报道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综合新闻/长三角
   第B03版:新民资讯
   第B04版:专版
   第B05版:专版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阅读/连载
“初高中衔接培训班”火爆引争议
受助生基层助人充实快乐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受助生基层助人充实快乐 2014-07-14 2 2014年07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