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普遍对经济发展状况不满。五十岚认为,正因如此,安倍才会提出强大日本的口号。至于安倍做出修改和平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一系列举动,他认为,与战前的日本有些类似,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转移国内注意力的政治行为”。五十岚说,日本民众对解禁集体自卫权也十分担心,媒体经常就此展开讨论。他认为,这样的环境不会让日本重走军国主义老路。
“比我更老的人,那些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大概会有和中国人一样的感受,觉得安倍的举动有些像过去的日本,所以‘不安倍增’。”五十岚说,“很多年轻的日本人不了解历史,也不会去想这些问题。”
对于中国人对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的看法,五十岚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从日本人的观点看,中国现在也一致对外,似乎更像过去的日本。”他说,“过去,日本防卫省把中国当成敌人,但现在他们不那么认为了。”在他看来,在日本改变对华态度的情况下,中方的态度却变得很强硬,不愿与日本接洽。“小泉纯一郎起了个坏头,开始参拜靖国神社,但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仍会访问日本。为什么现在不可以呢?我在防卫省工作的朋友也说,近期两国间少有官方层面的交流,这是很遗憾的事。”五十岚有些疑惑。
“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中日关系比较好!”五十岚感叹道,他提起了日本每年的对华亲近感调查。1980年,日本人的对华亲近感达历史最高峰,为78.6%,而今却有八成受访者表示对华无亲近感。“日本是一个多样的社会,不同意见有很多,有人讨厌中国,也有人很喜欢中国,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五十岚认为,当年的中日贸易并非单纯的做生意,“真正意义上的人员交流比现在要多,怀着真心、愿意了解对方国家的人也比现在要多”。他认为,经济交往对中日保持友好关系是一件好事。
五十岚拿出早早准备好的一叠复印件,“你看,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的演讲。他说中日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不应互相憎恨,而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他指了指日本记者俱乐部墙上的邓小平像。“中日对钓鱼岛的管理存在分歧。一旦提出领土主权,双方就都不会相让,所以不应该强调谁所有。”从一叠复印件中,五十岚翻出当年有关邓小平在记者俱乐部对日本记者就钓鱼岛的提问做回答的报道:“他说‘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可是我觉得,邓小平很有远见,现在两国的领导人反而智慧不足。”
退休多年的五十岚如今立志于促进中国在日留学生与日本学生的交流。“我们会组织中国学生参加聚会,参观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富冈制丝所,希望他们更多地认识日本。”五十岚说,有时组织中日学生唱卡拉OK,一些中国留学生唱的日本传统歌曲甚至连他这个老年人也没听到过,这令他很感动。特派记者 齐旭(本报东京8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