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年,受一帮篆刻家朋友的影响,在我的藏书中多了一个门类——印谱。我虽说早有插柳之心,却因为视力、时间等原因,已无本钱再学吹打,只能通过阅读印谱来过把瘾了。在一大摞印谱中,翻阅最多者也许就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著名篆刻家袁慧敏主编的袖珍印馆名家印谱,前两辑中“网罗”的名家有陈巨来、王福庵、赵叔孺、唐醉石、黄士陵、邓散木、来楚生、童大年等,第三辑面世在即,推出吴昌硕、齐白石、徐星州、胡匊邻、韩登安五位大家,并将在今年上海书展上亮相。逝者如斯,落英缤纷,我欲先睹为快。
近年来,随着艺术市场的繁荣,传统书画艺术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与喜爱,印章在旧时或为书画古籍的点睛、铭记而在曲水流觞的语境里受到敬重,但今天,它正不可阻挡地拓展着无限的覆盖面,篆刻爱好者众声喧哗是事实,门外汉拍遍栏杆也是事实。以前像我父辈这代人几乎每人都要备一方名章,便于领取薪酬,如今电子时代,印章的信用功能趋于弱化,审美功能却在提升,这应该是艺术的胜利吧。像我这样一把刻刀都拿不起来的人,通过十多年的蚂蚁搬家,居然也积累了几十方印章,买来新书钤一枚,涂鸦之作钤一枚,且玩且珍重!
不过也应该看到,我国印学虽然源远流长,上海又作为中国印学的中心,长期来对印谱出版的重视还不够,高质量的出版物较少。据袁慧敏兄称,印制一套印谱对印刷工艺和用纸都极讲究,成本日增,所以近十年中新印谱寥若晨星,老版印谱的价格便随之飙升,在二手市场叫价到数千元也不算离谱。有鉴于此,袖珍印馆所推出的这套名家印谱,将质量视作立身之本,又以口袋书的规格及价廉物美的性价比惠泽天下。每册还请名家题签,编者作序,扉页上刊有印家肖像,末尾附有年表,便于检索研究,提升文献价值。好在从主编到各册的编辑均为印坛俊杰,西泠印社社员,不仅在内容上严格把关,在确定代表名家和风格流派上,更是反复斟酌,而且印谱采用百分百的原钤印蜕,以期较全面真实地展现中国近现代印学风貌和名家神采。比如第三辑中有吴昌硕、齐白石两位大名家,照理应首次登场,考虑到要尽可能搜集到未刊之印、原蜕之印,才延宕至第三辑。吴昌硕选了130方左右,有三十多方还是通过私人关系,前往日本从藏家那里仔细打了印蜕充实进来,在国内当属首次面世。
本人在平日里赏读印谱,视为人生一大快事。中国印章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与西洋藏书票有异曲同工之美,容纳了绘画、书法、建筑、舞蹈、剑术等艺术元素。印花烂漫,姚黄魏紫,读之可产生丰富联想,进而对人生历练也不无补益,比如方正、圆润、求险、平衡、退让、守拙、包容、沉静、厚实、诚恳、娟秀、丰瞻、遒劲、苍茫等,都是修养与品格的鲜亮映照。小小中国印,诚为中国文化的芯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密码,等待我们悉心解读与体会!
(《袖珍印馆》第三辑将于8月16日下午3点在上海书展世纪馆活动B区举行首发与签售,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丛书主编袁慧敏等为出席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