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越钻石的爱情
丁艺婕
■ 家庭合影
  文/丁艺婕

  退休教师庄景、沈淑琴夫妇的故事

  一碗清粥、一碟小菜,位于松江区岳阳街道的一栋老公寓里,83岁的沈淑琴正在喝粥。这时,她留意到她92岁的爱人庄景放下了筷子。沈淑琴忙站起来,搀扶爱人离开餐桌,坐到沙发上。接下来,庄景开始翻老相册,沈淑琴接着喝粥。整个过程中,两人没有一句对白,却配合默契。

  沈淑琴有每天翻看日历的习惯,否则这个七夕节又要被囫囵过去了。“长达近70年的婚姻里,其实我们从没过过节,就连结婚纪念日都不过。常常是日子过去了才反应过来。我们这辈人习惯了踏实过日子,什么都搁在心里就行了。”沈淑琴说,今年七夕,她有个简单的心愿:“我现在啊,就希望老头子能健健康康的,我们能一起走得更远些!”说这话时,她扭头笑盈盈看了看身旁的爱人。

  1 抗日战士 执子之手

  走进这对老夫妻的家,推门的刹那,眼前出现了一幅油画(见上图)。油画上的雨点好似没干,一对老人相依站立在门廊前,他们衣着朴实简单,笑容从心底投射,散发开来。老人手握一柄“滴答”着雨水的红伞,亮透的红一经注意,瞬时照亮了冷色调的背景,在照亮的霎时间,与老人脸上的笑容暗合,温暖成一片风景。凝望的片刻,连看的人都感受到了滋润的力量。再寻常不过的夏日雨后一景,在尹东权笔下,有了浓重舒缓的情怀。老人的女婿尹东权说,这幅作品叫《风雨过后》,主题就是关于父母的爱情。

  视线从油画移开,见到了画中真实的老夫妻。躺在沙发上的男主人公,是年已92岁高龄的庄景,身边笑容可掬的老太,是与他相携一生的爱人,83岁的沈淑琴。故事的开始充满了那个年代的色彩,16岁的沈淑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经人介绍认识了青年庄景,介绍人是沈淑琴母亲的朋友,朋友说:“庄景父母是私塾老师,一家都是老实厚道的人。”这理由足以让沈淑琴父母安心,于是16岁的沈淑琴听从父母意见,与庄景订婚。沈淑琴回忆,订婚过程很简单:“就拜见了双方父母。”订婚后,沈淑琴对庄景多了些了解。原来,时年25岁的小伙庄景,青春年华里已布满了战争年代的别样年轮。

  庄景出生于1922年9月2日,少年时代,日寇的战火在中华大地蔓延。不愿做亡国奴的庄景考入了黄埔军校分校第十七期工兵科。读书期间,当时政府为培养抗战军事人才,支持美国西点军校在国内招生30名,800多名爱国学生应考,庄景被录取了。是年,日本侵略军封锁了长沙,长江航线受阻,本来走水路赴美进修的计划搁浅。后来,庄景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独立工兵团排长。他参加了两次抗日战役,印象最深的是龙衢战役。在他脚上至今有道清晰的伤痕,那是在战场上与敌人拼刺刀后留下的。在他后背上,还有一处弹片划过的伤疤。

  2 经历坎坷 不离不弃

  龙衢战役后,庄景回到家乡江苏常州与共产党进步人士一起做地下工作, 同时还与几位进步青年一起办了所学校,就是后来声名遍播全国的厚余中学的前身。1950年秋,庄景接受党组织安排,被调到松江光启中学(现松江二中)任教导主任。1952年,庄景和沈淑琴正式结婚。1953年,沈淑琴学成毕业,被分配到松江一所医院(现区中心医院)工作。婚后喜事不断,1954年大儿子出生,1955年大女儿出生,1957年小女儿出生。一家人日子虽过得紧巴,但精神上富足快乐。

  幸福生活的打破就在1958年3月12日,沈淑琴清楚地记得:那天,她像往常一样在家等丈夫回家吃晚饭,却等来了几个气势汹汹的人,其中一人是学校的工勤人员。来人一进门,就对沈淑琴恶狠狠地说:“户口簿给我们,庄景不会回来了,定的罪是‘反革命’。你去公安局探视吧,马上就要被押走了,去劳动教养3年。”

  晴天霹雳!沈淑琴赶紧带着3个孩子去看望丈夫,没想到庄景仅在看守所呆了一夜就被安排去苏北滨海(现在的盐城)种地。沈淑琴则独自一人支撑着这个家。“我不在时,家里全靠她,那种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忆起那段岁月,庄景对妻子充满感激。1963年1月,庄景终于回到家中,但因成分问题没被安排工作。为养活一家老小,庄景只好帮做农肥的朋友做推销,直到1964年下半年,他才被安排到永丰服务站做装卸工。

  两年后,“文革”的暴风雨骤然来临,庄景连装卸工也做不成了,他被赶回老家,在特殊管制下接受改造。这一改造,就是14年。14年里,庄景每年只能回家一次看望妻子和孩子们。平时见不到面的夫妻只能以书信传递对彼此的思念。沈淑琴又一人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她拼命干活维持生计,孩子没米吃了就去卖血。但在给丈夫的信中,没有苦和累,她总是这样写:“我在家很好,你放心,家里有我呢,我扛得起。”

  其间,沈淑琴四处申诉。在沈淑琴身边,常会传来一些熟识的夫妻在“文革”中因划清界限而离婚的消息。沈淑琴所在单位的领导也找她谈话,劝她以个人前途为重,与庄景划清界限。甚至在短短一个月里,沈淑琴被叫去谈了4次话。一些朋友、同事也劝她,别等了,别苦了自己。但不管发生什么,沈淑琴都坚守着与爱人的感情。

  3 风雨过后 白头偕老

  1980年,庄景平反了,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平反那天,夫妻俩一起去了当时的县法院,法院算了一下补偿工资,按每个月75元计算的话,十多年要有几万元。但庄景拒绝了赔偿,他对妻子说:“现在国家也困难,这是大困难,我们的困难是小困难。”沈淑琴也赞同,夫妻俩商量好,家中多年欠下的外债就靠自己的工资慢慢偿还。1981年,庄景来到松江一中工作,并继续做地理老师且担任副班主任,直到1987年退休。几个孩子,也长大成人。经历了多年的别离,共度了多年的风雨,两位老人对眼前的生活特别珍惜。沈淑琴说,其实他们夫妻俩性格差异很大,丈夫是个急性子,雷厉风行,而她显得慢半拍。丈夫内向,她外向开朗。生活琐事上也有小矛盾,但大事上都能想到一起。说到婚姻生活幸福的秘诀,沈淑琴笑眯眯地透露:“第一,夫妻俩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第二要正直仁义。最重要的,遇到坎坷一定要坚持。”

  (本版图片由尹东权提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特别报道
   第A03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特别报道
   第A04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周末烽火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人才专版/招生培训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名言
超越钻石的爱情
为独居老人装火灾报警器
松江迷路好民警护送回家
喝三壶茶讲一箩筐“嘻话”
志愿者敬老院夏日送清凉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B13超越钻石的爱情 2014-08-10 2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