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年过花甲的“老人”多是“电脑盲”,不会上网,更不会与时俱进地开个博客在网上冲浪;总以为,开博、写博是年轻人、文化人的“专利”,孰料,落伍的不是老年人,而是我的观念落伍啦。
博名为“小老太”的她在自我介绍中写道:老太73,初中文化,地道上海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响应政府号召奔赴内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军工企业做质检工作。退休后,思乡心切,回上海在莘庄安了家。
在她的博客相册里,晒着她温馨整洁的家;晒着老伴读书、拉琴、下棋时的模样;晒着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以及出自她手的美味佳肴;还晒着老两口与儿女、孙辈欢聚时的合影……照片配上调侃、诙谐、活泼的文字旁白,于是,刻板的生活内容就被情趣激活了!
“小老太”的日志分前天、昨天、今天三类。童年、少年的记忆归为“前天”,“昨天”记录的是青年、中年的足迹,“今天”写的是当下的老年生活。“小老太”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飞扬的文采,她是用真情和实在抓人眼球的。她把中年丧夫的母亲写得栩栩如生,那些刻骨铭心的生活片段,在她的表述里,不仅给人时日艰难的印象,还读出了坚强、坚韧和幽默。
写得最多的是她快乐的“今天”:老夫妻上哪儿旅游了、家里的什么花开了、孙女被市重点中学录取了、找到童年的玩伴了……在她的地盘儿,读到的尽是快乐和满足。她的博客签名是:我的眼睛只寻找快乐。果真如此!
今年端午节前,她与时俱进地晒出自己包的各色粽子,我留言:看得口水嗒嗒滴,羡慕您的手艺,妒忌您的家人。她回复:不要羡慕,很简单的家务活;不要妒忌,留个地址,我让快递给你送些过去。我说:那怎么好意思?她说:分享我的劳动成果,有啥不好意思的?
几天后,吃着“小老太”包的粽子,香在嘴里,暖在心里。感谢互联网,让我在虚拟的世界里认识了快乐、热情的“小老太”,感谢“小老太”,让我在端午节感受到了借着粽子所表达出的来自陌生人的信任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