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一周新闻人物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昊当官:我绝不做花瓶!
华心怡
■ 第十七届“同里杯”,常昊和妻子张璇与小棋手车轮战 本报记者 周国强 摄
  本报记者 华心怡

  人生步入中盘。向左走?向右走?

  常昊转型了。这个星期,消息出人意料,又理所应当地传来。38岁,他即将出任上海棋院院长。与其说常昊选择了仕途,不如说仕途选择了常昊。他一直相信“棋可劫生,人生无法劫还”。自然,棋盘上或留有可弃之子,但在围棋的范畴内,没有可弃之人。从一方棋圣,到入门新手,拈起棋子的一刻,他们都是黑白世界不可缺少的组成。以如此胸怀,常昊为官值得期待。荣辱胜负比天大的竞技体育,繁荣之基本正是传播与通达。

  印象中的常昊有些腼腆,交谈时的常昊异常谦和,对于这场不可回避的转型,他有着自己温和的坚持:“绝不当花瓶。”

  1

  三十年后 落叶归根

  1984年,8岁的小常昊进入上海棋社学棋,也就是上海棋院的前身。回忆悠悠,他经不住感叹:“如果今年年底到上海开始工作,正好是30年。”10岁离乡的常昊,一直未能割舍的,是上海情。

  还是孩子的时候,解放军队便对常昊心生青睐,有意拉拢他加入八一队。上海将他留在了身边。常昊的家在城隍庙,学棋则在如今上海大剧院的旧址,“6岁开始接触围棋,小时候几乎所有的记忆都是围棋。总觉得能下棋,就是最开心的事。”

  后来,这桩开心的事带给了常昊许多荣誉,许多磨砺。16岁起他封王中日擂台赛、中韩擂台赛、应氏杯、三星杯、春兰杯,等等等等。只要是棋迷叫得上名字的比赛,常昊都拿过冠军。他也曾一蹶不振,身陷瓶颈。“不如意的时候,若能沉下心来感悟明白,倒是又一种提升。比起拿冠军,跨过一道坎,走出一段困境,有时更是一种成长。”

  风雨中,有一点从未改变,他一直都是上海的儿子。常昊至今还代表上海队出战全国围甲联赛。

  前不久,广州棋院突如其来地登门拜访,他们给了常昊一个很难拒绝的肥差:广州棋院院长。“说实话前两年和朋友们还有前辈闲聊时就谈过转型的问题。但可能自己并没有具体的计划,也没有坚定的决心,所以始终只是一个想法,一种可能。”广州棋院为常昊打开了一扇窗。

  他并不是未有心动,他在第一时间向上海方面汇报了情况。“常昊不能走”,这几乎是所有上海体坛高层的第一反应。“在上海,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常昊都是拥有极高知名度的优秀棋手,他是上海体育的一张名片,我们一定要留住他。”上海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书记单霞丽说出了众人的心声。

  上海一直有意栽培常昊。从2011年备战第二届全国智运会开始,常昊就担负起了上海围棋女队的教练工作。最近两年的围甲联赛,常昊也兼顾教练的角色。可以说,一场可能的“挖墙脚”,加速了常昊的角色转换,从此彻底走向管理层。而他也因此即将离开北京,把家搬回上海。

  2

  一路“插队” 不拘一格

  很多人说,这辈子,常昊都在“插队”。

  6岁那年,初到少年宫围棋班,常昊来得晚,同期的小朋友已经学了两个月。没有离开,没有吵闹,他坐着旁听、旁看,一待就是两天。老教练邱百瑞被感动,破例“收编”。就此,中国棋坛上多了个棋风磅礴的儒雅后生。

  再后来,中国围棋少年队组队。彼时,常昊不过10岁。“当时有个规定,如果要进国家队,必须先成为地方队的成员。”于是上海队破例招入了常昊。他即刻启程赴京,一个月领着42.5元的工资。“我们有生活老师,每个月的钱都交给老师。从贴身衣物到袜子小件,再至外面穿的衣服都是国家队发的,原则上,一个月不花一分钱也是可能的。”那个时候打长途电话要去电话局排队,费用也不低,小常昊一年到头很少能听到父母的声音。“要是真打电话,还会以为是出了什么大事。一般我们都是书信往来。”春节的探亲假也就十天半个月,“每次回家,都把存了一年的工资带回去。”经济上,他算得上家里的顶梁柱了。虽然常昊挚爱围棋,但只有围棋的童年,并不完美。

  降大任,自可摈弃窠臼,不拘一格。现在,常昊在晋升的路上,又插队了。“破格提拔”,老院长胡荣华对常昊寄予厚望:“他是一个很踏实的人。在这个新岗位上,需要多操练。只要尽心学,相信他一定能干好。”冥冥中有一个推手,推着常昊走到台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人爱护我,指点我。”常昊不太说上海话,常年在北京,普通话倒有了京味儿。他反反复复:“将是一段新的开始了,一段新的开始……”

  3

  人淡如菊 心素如简

  常昊是个简单的人,过着简单的生活。简单的,似乎比你我的生活还平淡。

  一大清早6时,常昊和妻子张璇便起床为女儿张罗早餐。这个夏天过后,她将升入初三。“学校很近,现在人大了,也不用接送,自己就能去。”送走女儿后,常昊或是睡个回笼觉,或索性上网看看新闻。9时过,他和张璇便结伴去棋院。摆摆棋,复复盘,中午就在食堂里解决伙食。只要人在北京,常昊就会去游泳,雷打不动。“在水的世界里,头脑整个放空,没有棋,没有色彩,有的只是自己的呼吸。”这种感受,让常昊着迷。晚餐时间,一家人围坐一起,吃着保姆烧的饭菜,谈话的中心是女儿一日的校园生活:“每天几乎都这样。平平淡淡的,但感觉真实,很舒服。”

  女儿早过了发嗲撒娇的年龄,她的功课也已让常昊力不从心,难以辅导。“学习的事还是教给学校。我不希望给她太多压力,能够开心健康地成长最重要。”一如九段常昊和八段张璇,从来没有强迫女儿学围棋。现在,她偶尔还会偷偷缠着爸爸给自己买些妈妈定的“违规品”,但更多时候是独立与自我。“现在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主意,自己的思想。对于孩子,你必须,也不得不在适当的时候放手。”

  从纯粹的棋手到一手抓的管理层,角色不同决定了生活节奏的不同。常昊的平淡生活即将被颠覆。他一定会面对更多的交际与应酬,他也一定需要处理更多的杂务与人情。“人生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早几年我还想多下几年棋,但现在我觉得自己已经做好了转型的准备。”拥抱改变,迎接下一段精彩。

  4

  激流勇退 进德修业

  常昊爱棋,话里话外都是难舍棋盘。这项曾被视为运动寿命很长的运动,如今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以前三十岁、四十岁都算是围棋运动员的黄金年龄,都是当打之年。现在年轻人在电脑网络上操练,成熟得特别快,出成绩的年龄也大大提前,持久时间则少了一些。很多人30岁就有转型的考虑了。”

  这些年来,常昊的竞技成绩并不突出,他也由此萌生了退意。但这个退字,并非全身而退,而是退居二线。

  “今年上半年的联赛成绩还不错。下半年联赛9月初就开始了,还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希望充分的备战之后能看到不错的成果。”心心念念的,仍是棋盘上的进退。他明白,以后自己下棋的时间会被大幅压缩。“重心肯定会偏向管理工作。如果有机会的话,也会下下棋,不会完全放弃。”

  常昊当官,心中有谱?“新岗位,肯定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下了这么多年棋,我应该比别人更了解围棋这项运动的发展规律,常年的职业生涯,我也积累了一些想法。向前辈请教,借鉴,再配合自己的思考与想法,我希望在我的努力下,上海的棋牌能有所发展。”

  去年6月,朴槿惠总统来访,习近平设国宴,常昊作为体育界的代表赴宴。“这是对围棋的一种认可与关心。有如此丰沛的外部环境滋养,围棋一定会越发壮大。”

  常昊是个实在人,说的也是实在话。“我觉得自己是个随和、容易相处的人。发牛脾气这种事,非常非常难得。”他显然也明白自己的弱点:“不能瞻前顾后,不能举棋不定。这个新岗位,需要的是决断力。”

  上海体育,常昊是块招牌。招牌可以揽来各路神仙,但招牌不应只作为装饰高高挂起。“既然决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好。我绝不想只用自己名字的影响力当一只花瓶。”上海棋牌,常昊将带来怎样一番新景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特别报道
   第A03版: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特别报道
   第A04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周末烽火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人才专版/招生培训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常昊当官:我绝不做花瓶!
常昊九段简介
新民晚报一周新闻人物A09常昊当官:我绝不做花瓶! 2014-08-10 2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