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餐桌上“凉拌丝”一类的菜,长久以来,首先想到的是“海蜇头”、“海蜇皮”。年轻时,“刮啦松脆”,对它们的印象还好。进入老年,就差劲了。嚼碎“海蜇头”,十分费劲,得久经咀嚼。等到嚼碎,咽下去,味同嚼蜡了,已兴味索然。至于“海蜇皮”,细细的、长长的,纳入口中,比海蜇头还难以嚼烂;咽下去,一部分已进入了食道,一部分还卡在喉咙口,“拖泥带水”,上不能上,下不能下……
吃崇明凉拌金瓜丝,全然没有这样的烦恼,只有爽口,只有快活,最终留下一脑子凉拌金瓜丝的记忆。
金瓜丝上桌时,比不得其他菜肴迫不及待地散发出其香味。金瓜丝好比是唱戏的名角——慢慢出场。开初,你闻不出它的香味,只见金黄色瓜丝加碧绿的葱花或星星点点的胡椒面,以简洁、干脆、清清爽爽而夺人眼球。搛一筷入口,一时也品不出什么特殊的味来。但是,只要细细一咀嚼,清清爽爽、松松脆脆、满口清香,立马而来。这清香,来得幽幽雅雅,来得隐隐约约,来得纯洁无瑕,来得隽永持久。崇明金瓜丝的味道,有点类似今天提倡的“慢生活”,大异日本的芥末之骤然呛人、四川的辣货之突然袭人、山西的陈醋之马上鼻腔呛人……崇明金瓜丝的味道,只能让食客慢慢体会,别人不太好越俎代庖,拙笔也写不周全。当崇明金瓜丝被反复咀嚼后慢慢咽下时,这美味才慢慢结束,留给你自个儿再好好去回忆吧——回味无穷是肯定的!
上海菜市场有时看到有卖金瓜的:“崇明金瓜,买?”问津者却是寥寥。上海大部分餐馆,见不到此菜。你若是点名要崇明金瓜丝,他们会一脸茫然:“没听说过。”上海厨师一般不会制作崇明金瓜丝。
跑遍上海,除了崇明外,难见像模像样的优质金瓜,更难觅交口称赞的金瓜菜。我喜欢吃崇明金瓜丝,市区有金瓜卖但吃不到,想吃金瓜丝,只好回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