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网信办颁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微信十条”)。这其实从侧面反映了当下的网络世界“信息混乱”的局面。
网络信息流动便捷,动一动手指头,无意间你就做了“信息搬运工”。可是,网络世界虽是虚拟世界,对于各种信息的搬运,也不应是毫无规则,随心所欲的,这样,无意间你就可能做了“帮凶”比如,信息来路不正,缺乏可靠性、可信度,就会给社会“添乱”;再比如,信息背后是不是有“利益交易”?
举个例子吧,微信中两种信息比较多。第一类是所谓的“养心鸡汤类”文章,看似华美,振振有词,其实很多靠不住。标注“原文转载自网络”,却没有署名和原文具体出处;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混乱交错,哪是什么“鸡汤”,分明是各种段子的“路边摊串烧”!还有一类就是所谓养生类的文章,发一些公众最关心的健康话题,未经专家和权威部门的审核,就大肆传播,什么《白醋让你年轻十岁》《生姜堪比还魂药》《两头大蒜让你活一百岁》《一杯白开水治好这些病》……简直耸人听闻。
搬运这些信息,我们岂不成了“垃圾搬运工”?要做一个合法的、绿色的“信息搬运工”,其一,我们的各种搬运都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动不动就侵犯其他作者的版权和著作权。第二,对各种信息的可靠性,必须查有其事,查有其人,经得起时间和公众的“挑剔型的选择”,而不是不加选择,通通乱搬,以讹传讹!第三,我们更应该有一点最起码的公共责任感、信息安全的责任感。让我们的搬运“干净”起来,文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