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个字确认无误之后,她和三个同事仍然犯嘀咕,这种形式是否能被网民认同和接受还是要打个问号。“心里没底啊。”已经有7年宣传工作经验的陈茜对记者说。
16点,陈茜准时点击了微博发布键。系统显示,就在这一分钟内,著名大V、中央政法委宣教室副主任陈里成为第一位转发者。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陈茜仍历历在目,71个字在微博世界瞬间发酵,右上角的转发、评论提示井喷般增长,来自上海的网友留下了第一条评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陈茜和同事们的心情这才有些释然。
这天,距开庭只有4天,微博直播的准备仍旧有条不紊地进行。微博团队选择了在第五审判庭隔壁的办公室,架起两台液晶显示屏,按照构想,一台用于庭审直播,另一台则滚动播放新浪微博与人民微博的实时动向。
与此同时,几乎所有设备都预设了第二套方案。“我们在想,万一网络断线怎么办?信号中断怎么办?有图像没声音又该怎么办?”刘延杰对记者说,他们准备了内网、外网两条网络,还买了移动网卡以备不时之需。电视信号线路进行多次检测,以防意外。微博工作现场除了配备音箱外,每个速记人员还专门配了一个高清耳机。此外,还与新浪网与人民网的技术人员保持实时联系,随时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万事俱备,只待开庭。
“我们设置了三层审核校对”
2013年8月22日,8点09分,济南中院发布了第二条与薄熙来案有关的微博:济南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犯罪一案,将于今日上午8点30分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五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
微博配了一张济南中院审判大楼的照片。如果将照片放大,左下角就会露出四分之一个黄色工程车的车头,那是一台提供备用电源的供电车。
这一天,刘延杰早早就来到了单位。透过办公室的窗子,正门对面的空地已经挤满了中外媒体记者。毕竟,能进入庭审现场的记者只是少数。第五审判庭是济南中院30多个审判庭中最大的,但旁听席最多只能坐110人,远不能满足旁听需求。
在隔壁的直播室内,8名从中院各庭抽调的书记员被分成了4个小组。每个小组两个人,前三个小组实时记录庭审情况,最后一组负责校对。三个速记小组也有明确分工,考虑到速记工作会高度紧张,每个小组工作十分钟休息一次。书记员马绪乾起初还觉得十分钟或许太短,但庭审开始之后,他才发觉连敲击键盘都变得沉重,时间似乎被拉得很长。
22日整个上午,凡是涉及案情的,无论内容长短,都是以长微博的形式发布,字数从一百多字到九百多字不等。但不管长短,在校对组完成之后,都会交于刘延杰等负责人再次确认,待发布之前,陈茜与刘俊杰还将进行最后一次校对。“就是为了防止出错,我们设置了三层审核校对。”刘延杰告诉记者。
34岁的赵艳是校对骨干,已从事十多年的书记员工作。除了校对,她还要对每段庭审记录进行录音,便于校对时回放,对文字查漏补缺。所以,一段十多分钟的庭审记录,她甚至要花25分钟才能校对完毕。
在刘俊杰的印象里,当天,房间里塞满了人,但只有啪啪的键盘敲击声和庭审现场的声音。等待发布内容的过程令人焦躁,刘俊杰不经意地回头看到,副院长刘延杰正低着头,在并不宽敞的房间来回踱步。
压力和紧张并未随着直播消减。但让他们欣慰的是,网友们对微博直播的评价并不差。当然,也有对直播提出意见,认为全部是文字过于单调,希望看到更多的现场图片。从审判长宣布开庭的那条微博算起,上午已发布27条微博,全部为文字形式。“既然是直播,就应该与网友实现互动,听取合理建议。”济南中院宣传办公室主任祁云奎对记者说。
11点22分,微博发布了第一张庭审照片——薄熙来身穿白色衬衣站在被告席上。几分钟后,三张庭审现场图片在微博上贴了出来。照片正如刘延杰之前的预想一样,迅速传遍网络,只不过他想象中的局面并未降临,取而代之的是网友的赞誉。
12点16分,一条2529个字的长微博结束了上午的庭审直播,这也是上午直播以来最长的一条。近四个小时的直播,济南中院的微博的粉丝在中午12点已突破20万,而8点30分开庭时,粉丝只有6.8万。陈茜依旧盯着微博上的动态,右上角的转发、评论和粉丝提醒数字已经无法显示,变成了省略号。
中午休庭后,微博团队成员急匆匆吃了午饭,而作为新闻发言人,刘延杰则到600米外的吉华大厦,向媒体记者通报上午的庭审情况。
刘延杰同时面对中外媒体情况并不多。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担心两件事,被问刁钻的问题,以及被记者围住该如何处置。最终,这两件事都没有发生。“微博的信息量足够丰富,媒体也就没必要从我身上挖料。”刘延杰向记者这样解释道。
“那时候累得连一句话都不想说”
第二天上午,庭审微博直播的形式略有变化,因为公诉人展示证据以及辩护人辩护时间的拉长,有同事建议不再一段段更新,否则显得混乱。所以,当天下午庭审直播的19条微博,除了简要的程序介绍外,大部分是几千字的长微博。
当然,这带来的是相对较长的更新周期,便有网友质疑庭审的透明度,“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可能造假,连校对的时间都很紧张。”刘延杰摊开手,一脸无奈。不出所料,在当天中午的新闻通报会上就有记者问到了这个问题。
书记员赵艳还记得,当天庭审结束后,整个微博团队开了碰头会,总结了当天直播的得失,直到晚上将近十点才散会回家。
6天庭审期间,刘延杰全都住在办公室里。他也动过回家的念头,但一想到离开办公室,他就开始焦虑,万一上下班路上发生不测,之后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要临时换人,势必引起媒体不必要的猜测,“那时候真觉得连命都不是自己的了。”刘延杰笑着对记者说。
作为微博的首席发布,刘俊杰回到家,累得连一句话都不想说。而且按纪律,她也不能对家人透露任何与案情相关的事。在第二天上班的公交车上,她发现不少乘客捧着手机看着昨天的庭审微博,“真的是错不起啊,关注的人太多了。”刘俊杰对记者感叹道。
随着庭审直播的深入,薄熙来身旁的两位高个子法警成为议论的新话题。有网民通过图片分析二人的身高,甚至有人怀疑法警是从异地借调来的。济南中院法警支队直属大队大队长赵曰庆告诉记者,当时执庭的两名法警是李新岩和万振驰,身高均在一米九以上,两人分别是数年前由武警转业、篮球运动员退役后进入济南中院,“我后来看到网上质疑就笑了,其实我们队里至少有四个身高在1米9以上的法警。”赵曰庆对记者说。
长时间的录入让速记员们还是有些吃不消。马绪乾告诉记者,这更像是机械而紧张的劳动,他连输入的具体内容都没有印象。轮到休息时,他都会跑出去喘口气,做个深呼吸再回来。不过,让他欣慰的是,6天直播,自己没有出现大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