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鼓励海外人士来华投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此外,邓小平公开倡导:工商界的人要用起来,工商界的钱也要用起来。在这一时期,有三家公司以不同于一般国企的体制外方式运作,它们均由政府特批,由旧中国的民族资本家发起创办,为改革开放后吸引海内外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三家公司分别是荣毅仁创办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信公司),刘靖基等创办的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爱建公司),以及王光英创办的光大实业公司(光大公司)。
荣毅仁是“面粉大王”荣德生的四儿子,1955年作为上海工商业界公私合营的发起人将荣氏产业公私合营,因此被陈毅称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国务院直属部级企业,荣毅仁自掏腰包1000万元,先期启动中信,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中信公司成立后,通过开辟各种融资方式吸引和利用外资,以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
刘靖基1938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创设安达纱厂,任董事总经理。1942年任上海棉纺同业公会收花处总经理。抗战胜利后,任南京江南水泥厂董事长、全国纺织业联合会常务理事。1979年初,刘靖基和民建上海市委及上海市工商联联合上海许多原工商业者,用民间集资方式创办了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他被选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爱建公司在刘靖基的领导和努力下日益发展壮大,1992年7月改制为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
王光英,1919年生,妹妹是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新中国成立前即以民族资本家的身份支持革命,因此被称为“第一位红色资本家”。改革开放后,王光英被国家委以重任,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光大实业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驻港公司,王光英以他丰富的经验,领导光大公司用中外合资的方式完成了很多大型建设项目。
上述三位企业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即为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改革开放后又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独特作用。他们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邓小平“南方讲话”成就的第四代企业家
1992年春天,邓小平发表了改变中国命运的“南方讲话”。他有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讲话成为后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1984年,在中科院工作的柳传志在单位原来的20平米的传达室里创办了一家小公司,这就是今天赫赫有名的联想公司。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物资都由国家统购、统配、统销,柳传志越过“雷池”,大胆地进入市场。1994年,他向中科院提出红利分配方案(此时联想仍为中科院全资所有):65%归中科院,35%归员工。红利分配方案通过之后,柳传志又借“国退民进”的大好机会,将员工35%的分红权变成了股权,联想的产权得到明确,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公司成立初期,中科院采购了一批IBM电脑,并为其做维修服务,于是联想有了第一笔大单,也因此与IBM结下不解之缘。不曾想多年后,联想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上演了一部“蛇吞象”的神话,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
与联想的国有背景不同,一批民营企业在1992年之后快速发展壮大,其中就包括郭广昌创立的复星公司。1985年,郭广昌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在校团委工作。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和梁信军等同学办起了当时还相当少见的信息咨询和调查专业公司——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机缘和努力让他在25岁那年就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元。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此后,复星进入生物医药领域(复星医药)、房地产(上海复地)、百货(豫园商城)、钢铁(南京钢铁)、金融(德邦证券)、黄金(招金矿业)等行业,急剧扩张,使复星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综合企业。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还有万科公司的王石、大众集团的杨国平、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万通集团的冯仑等,这批企业家中很多人都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中坚力量。
活跃在互联网浪潮中的第五代企业家
2000年7月,马云成为《福布斯》杂志的封面人物,此时距离他成立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仅5年之久。1995年4月,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马云既是老板,又是员工,他的夫人张瑛和好朋友何一兵是另外两位员工。一个月后,中国黄页上线,而此时中国尚未接入国际互联网。1999年,马云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12年后的2007年,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一跃成为中国首个市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并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会员超过1900万,遍及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还有全国最大的C2C平台淘宝网、全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全国最大的商业即时通讯工具阿里旺旺。
当马云在杭州创办阿里巴巴时,另一位网络企业家的代表——马化腾,也在深圳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于1998年创办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999年2月,腾讯开发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注册人数疯长,成为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个人网络即时通讯软件之一,垄断了中国的即时聊天工具市场。从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截至2013年7月,微信的用户数突破4亿,再次复制了QQ的神话。2013年9月16日,腾讯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名列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值第三位。
演绎这种创业故事的第五代企业家还有网游大亨陈天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等。第五代企业家是中国新一代企业家的代表,也是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
第五代企业家与柳传志等第四代企业家一起,构成了当今中国企业家的主要力量。第三代企业家面临的风险主要在于体制风险;第四代企业家面对的是体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在双重风险的冲击下,当时很多成功的企业现在已经消失;而第五代企业家则主要面临着市场风险,在产权关系和公司治理方面一开始就比较正规,遭受的非议较少。与第三代企业家相比,第四代和第五代企业家的发展更加与国际接轨。
总的来说,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的概念是从外国引进的,企业的发展方式也处在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二是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曲折的,新中国建立后30年民营经济的缺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三是企业家的发展受外部制约较大,政权变更、战争因素、意识形态等对企业家的影响很大;四是目前成熟的企业家阶层尚未完全成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中华民族的复兴过程中,企业的发展是“短腿”,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有更宽广的全球视野,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战略规划、人才机制都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才能更好更快地成长与发展。
摘自《回眸爱建——“爱国建设”的峥嵘岁月》 上海爱建股份有限公司编著 中西书局2014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