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凡遇上如PX这样的大型化工项目,或是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等公共环保项目,“一闹就停”几成常态。显然,“一闹就停”不但消耗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浪费了不菲的社会成本和发展机遇。
若是回到现实的对立情绪中,“一闹就停”起码比“闹也不停”更可取。能够先“停”下来,静心听听民意,并在良性互动中努力寻求理解与妥协,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当然,这种沟通注定艰难。很多时候,促使当地居民积极参与“邻避运动”的,只是对地方政府在践行环境保护上的不信任,也是对以前忽视环保的一种承担。
走出“邻避时代”,既需要公民在运动中自我学习,在“双输”过后自我反省,但更需要政府部门把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做得更早、更实、更有效。“一闹就停”也是一种互动,但这是一种代价高昂的互动。降低成本的方法首先在于,围绕项目本身的互动要提前、再提前。(王琳 刊今日新京报,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