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为各位奉上最新的一个流行词:“点赞之交”。
我也是刚刚在微信上看到的,一看就觉得生动形象,非常适合推广。这个词很好理解,直接可以理解为“点头之交”就好。过去我们说普通人的浅交往是“点头之交”,这很容易明白。两人彼此之间看着面熟,不是街坊就是邻里,有时擦身而过,但彼此没有深交——不是同志,不是同道,不是同事,也不是生意合作伙伴,只是茫茫人海中,那种“三生修得同船渡”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简单缘分。所谓点头,只是一种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
“点头之交”的剧中人总还是在现实中见过面的,打过招呼的。“点赞之交”则出现在最近这两年最红火的新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和微信。在微博和微信里,一旦你发出新的内容,关注你的热心微博网友或者微信圈好友一看见,就会点击个“赞”,或者给一个笑脸图标,笑得连鼻子眼睛嘴巴都没有了,光光的一张笑容可掬的脸,图形代表一切,连输入文字的麻烦都不用了。触摸屏移动互联时代,动手指头跟电脑鼠标一样方便,甚至更方便,方便到人们在茫茫网络之海中,都不需要花费一点力气,就能表达意见。但这种“赞”的意见,除了表示肯定、赞扬、赞美之外,跟博主发表的内容并不一定有直接联系。有些微博主很认真地写了一条长微博抱怨自己的悲惨遭遇,刚刚发出来,下面就冒出一大堆的“赞”。这样的事情明明不值得“赞”,却收获了一大堆“赞”,就如同一句老话说的那样,“种下了西瓜,收获了芝麻”,让博主哭笑不得。他原本可能需要拉些同情,却收获了“赞”。有些马屁精小员工整天给领导点赞,不小心就点在了马脚上。所以,点赞也需要付出一点时间和判断,要稍微看看清楚内容,不知道内容乱点赞,不如不点。万一不小心点赞点到了敏感部位,适得其反,画虎不成反类犬,岂不呜呼哀哉?
而在网络上,这种事情一直不断地大量发生着。点赞的意思是认同、鼓励,但有些事情并不需要认同。然而,在这样一个匆忙的时代,我们的人生态度也匆忙起来了。有些内容,点赞者还没来得及细看,随手就点了赞。好多人在微信圈里一直勤奋点赞,但从来不表达自己的真正态度、个人看法,虽然点得多,露面频率高,但属于一种隐形露面,很难给人以深刻印象。“点赞之交”跟“点头之交”一样,彼此缺乏深入的交流,无论点了多少次头都只是表面的,很难建立真挚的情感关系。因此,无论你点了多少次赞,这些面目模糊的“赞”都很难代表你的真正思考,更无法显示出你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观点。频频点赞,不一定能给你带来真正的交流,也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友谊。
网络如海洋一样浩大,人海漂浮,很难说跟什么人能真正成为知心朋友。与其胡乱点赞,不如诚恳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