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2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书坊的一次活动
朱国荣
  朱国荣

  我参加过上海图书公司主办的一次文化活动,深切体会到一家文化公司“经营不改琴书乐,贸易犹存翰墨香”的操守以及对传统应有的态度。

  2007年6月,上海图书公司旗下的艺术书坊推出了为期一个月的“引秀申邑——第一届艺苑美术节”,通过开展古代的扇面扇骨、紫砂壶艺术、面人剪纸民间艺术等赏析活动,旨在让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用品中的艺术审美。我应邀参与的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活动“丹青遗痕——解读陈逸飞的艺术与心灵”的座谈会。

  记得这次座谈安排在艺术书坊的三楼艺苑真赏社。说起这艺苑真赏社,还真是有一段不算短的历史,最早是由无锡秦氏于1915年在三马路277号创办的,1955年归属于上海图书发行公司,2007年4月8日,艺苑真赏社在福州路424号3楼正式复业经营。这场座谈会安排在复业后不久的艺苑真赏社举办,与上图公司的经营之道实可彼此阐释,互为脚注。座谈会采用的是一种讲坛的形式,来了不少读者听讲。淳子作为主持人,我与陈逸鸣、谢春彦三人为特邀嘉宾。那天谢春彦还特地带来了陈逸飞送他的两件油画作品真迹,摆放在画架上,给现场带来了一种喝下午茶的轻松氛围。

  淳子说起她在1993年随两位上影厂的朋友去厂里摄影棚看陈逸飞拍的一部片子《海上旧梦》,当时还只是默片,没有音乐,没有旁白,而只有画面。她当时突然觉得陈逸飞改用了作画工具,那就是他在用胶片描绘上海。她记得陈逸飞为了要拍老上海的弹硌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段原汁原味的弹硌路,但是却太短了,一摇镜头就会穿帮。陈逸飞决定把路铺长,制片人吴思远感到这样做成本会太高。陈逸飞说,那我自己出钱吧,就当我卖掉一幅画。陈逸飞让我们上海人懂得对上海的怀旧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来发现上海,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研究和保护上海的历史文化。

  现在回忆起陈逸飞当年的那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感到他的艺术追求与文化品格真是与上海图书公司不无二致,在我们这座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的现代国际化大都市中,大家不约而同地在执著弘扬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

  十日谈

  古旧书香艺苑真   

  上海古籍书店同时又是艺术书坊,请看明日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9.19-10.4)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第17届亚运会特别报道(9.19-10.4)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观点/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展会
   第B04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6版:聚焦/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活动
   第B08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老上海的石库门
维也纳爱乐与上交新厅
喜看“汉字听写”
名山莫干与古镇新市
艺术书坊的一次活动
芙蓉小鸟(中国画)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艺术书坊的一次活动 2014-09-27 2 2014年09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