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四川,有两样名物,一是产自邛崃的文君酒,另一个是出自成都的薛涛香干。卓文君和薛涛都是四川历史上有名的女才子,貌美如花,才情四溢。据史书记载,薛涛是唐代女诗人,陕西长安人,幼年随父亲来到蜀国(今四川),居住在成都院纱溪畔,她精通琴、棋、书、画,善于吟诗作赋。她常用家中的井水制作小笺写诗馈赠蜀中友人,其诗留世较多,称“薛涛笺”,而她家中的井被誉为“薛涛井”。
薛涛故居旁边曾住着一位姓石的生意人,会做豆腐,且手艺高超。他用薛涛井水浸泡黄豆制作豆腐干,并用鸡汤、八角、花椒、辣椒等制作卤水烧煮豆腐干,起锅后,加入黄酒、香油,然后缓慢风干即成香气扑鼻、味道鲜美的“薛涛香干”。
薛涛香干上市后,大受欢迎,后被人纷纷仿制,味道大多相差不离,因借薛涛之名,家喻户晓、声名远扬。
以前在成都公园大门口,常见一群小贩用自行车驮着一大筲箕,里面盛着色泽金黄、香喷喷的薛涛豆腐干。小贩手拿一杆小秤,边吆喝边称斤论两地做生意。不用花太多的金钱就能买到一大堆。进入公园茶铺,泡一杯三花,吃几粒薛涛香干,悠悠闲闲地摆龙门阵,就觉得是无上的享受。薛涛香干是佐酒佳品、有名茶点,不仅是我父亲的酷爱,也是许多老成都人的最爱。可惜现在不见了小贩推车叫卖的身影,薛涛香干也消失殆尽,唯在大型超市可见一种味道相仿,但质地异常坚硬的香干。
薛涛香干不仅味道香美,软硬适中,而且用当今流行的术语说很绿色。观察其制作过程,无添加剂、零污染,用纯粹天然食材和香料加工而成,是普通却口味上乘的小吃。在现代的成都,这种传统美食佳品却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却是糖果店里售卖的外埠零食,如各色水果蜜饯、素食豆鸡、油炸豌豆胡豆等。仔细查看这些零食的包装说明,大都有很多食品添加剂,吃多了于人体无益。
我很奇怪像薛涛香干这样有响当当文化美名的美食,怎么就消失殆尽了呢?成都报纸杂志电视天天都在炒作宽窄巷子、文殊坊、锦里这些成都元素的地标建筑,怎么就遗忘了薛涛香干呢?在成都,轰轰烈烈的是火锅、川菜、西点,小吃作为成都传统文化代表已逐渐偃旗息鼓,不再拥有从前那甲天下的名望。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业,不仅仅要拥有古色古香的地标建筑,也需要在文化层面上进行传承、弘扬。比如薛涛香干这样的名物,应该传承下去,而且我相信会有更广大的市场空间,可以走向全国、全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