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文坛,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以性格耿直,敢于担当著称。他官做得不大,但诗文与书法堪称一流,当时人将他与苏轼并称“苏黄”。
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人。他自幼聪捷,读书过目不忘,他舅父李常随手取书架上的书问外甥,凡所问,黄庭坚皆对答如流。
黄庭坚在治平四年考中进士。后任吉州太和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江西各县皆照办,唯黄庭坚认为,颁布的盐税太高了,而焚烧树林来开垦田地,也不妥。他没有执行。官吏为之恨他,但当地老百姓对黄庭坚很赞赏。
宋哲宗即位后,黄庭坚因其才情,召为校书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宋元祐二年,黄庭坚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自唐朝起,历代每个皇帝死后,继嗣者便令史官撰修先皇实录。《神宗实录》当时挂衔领修的是司马光,后为吕大防,实际执笔者为黄庭坚、范祖禹与赵彦若。实录的材料不少来自于司马光所藏的记事。《神宗实录》完成后,黄庭坚因执笔有功,提拔为起居舍人。不久,黄母病重,黄庭坚是个孝子,日夜服侍,衣不解带。黄母卒,庭坚大哀。丧服解除后,黄庭坚又出任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
高太后死后,哲宗亲政,他将司马光一党的人全盘否定,起用章惇、蔡卞及其党羽。章惇等人便指责《神宗实录》有“诬谤不实”1000多条。后经查实,只剩30多条存疑,其中有一条是黄庭坚所记“用铁爪龙治河,有同儿戏”。
所谓铁爪龙治河,是王安石任相时采纳的,因为试验效果并不理想,被当地人传为笑话。黄庭坚如实记载,章惇借此发难,黄庭坚性耿直,据理反驳。
章惇此人气量狭窄,他嫉妒苏轼才情,因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首,苏轼曾称誉黄庭坚诗:“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故章惇便加紧了迫害,将黄庭坚赶出京城,为涪州别驾,吕大防、范祖禹等人也受牵连。《神宗实录》被章惇等人重修。至蔡京为相,又再次重修。权奸将不合己意的《时政记》和《日历》销毁。
黄庭坚先后至涪州、黔州、戎州任职,他与屡次被贬的苏轼一样,性达观而神情自若,对被贬之事,毫不介意。他在各处讲学,颇受士子们仰慕,赞颂其有苏轼之风。黄庭坚诗文出众,如“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其书法艺术独具一格,为“宋四家”之一,其字笔力挺拔而有力,注意顿挫,显示了奇崛劲峭的艺术风格,又在纵横沉着中见其妩媚温婉处。
宋元符元年,宋徽宗即位,宋徽宗是个懂书画艺术的皇帝,他任命黄庭坚为监鄂州税,不久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但黄庭坚不愿加入京中两派之争,便推辞不就,朝廷任命他为太平州知州。
黄庭坚到任后不久,便被湖北转运判官陈举告发,陈指责黄庭坚在鄂州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有“幸灾”、“谤国”之罪,原来陈举受宰相赵挺之唆使。黄庭坚曾与赵挺之有交往,赵挺之有次说到湘中地方重润笔,为人作墓志,主人便用太平车装礼品回报,黄庭坚当时口无遮拦,笑曰:“太平车内想必装的是萝卜、瓜果吧?”赵挺之当时下不了台,便怀恨在心。赵依附蔡京后,便大整元祐党人。事不过二,黄庭坚曾在画屏上题六言诗,后被人送到蔡京手里,告他“谤仙”,蔡京大怒,正欲再将黄庭坚贬到更僻远之处,但黄庭坚已病卒于宜州,年仅60。
黄庭坚一生性刚直而不阿,其书法和文章皆与其性格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