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电视剧《红高粱》开播让莫言谈期待忆创作
~~~电视剧《红高粱》开播让莫言谈期待忆创作
~~~电视剧《红高粱》开播让莫言谈期待忆创作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我是个看故事的人
电视剧《红高粱》开播让莫言谈期待忆创作
孙佳音
■ 莫言近影
  “高密东北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红高粱的故事就发生在高密东北乡。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但是今天我是一个看故事的人。”电视剧《红高粱》今晚起将在东方、山东、浙江等卫视开播,原著小说作者莫言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直言由家乡电视台山东卫视承制的电视剧版《红高粱》让他非常期待。

  时隔电影三十年

  谈到即将开播的电视剧《红高粱》,不得不提及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版《红高粱》,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得到了国内外一致赞誉,除了柏林金熊奖,还获得了国内的金鸡奖、百花奖,也改变了从主创到演员的生活。而今距离电影《红高粱》已时隔30年,甚至《红高粱》的电视剧版权曾被莫言先生的好友买去,但10年都没有投拍,“朋友觉得张艺谋在前,《红高粱》这个电视剧不能草率地开拍,但没想到这次山东卫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剧本创作到把电视剧拍出来,几乎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莫言告诉记者,他早早地看过剧本梗概,便对电视剧特别期待,这次看过片花更是动了感情流了眼泪,“我很想完整地看看周迅怎么演绎九儿这个人物,也想看朱亚文等这批年轻演员怎么创造跟他们时代相距遥远的历史。”

  小说写在本子上

  “当时恰好是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部队也召集了会议,希望大家能够写一些跟抗日有关的小说、电影。尽管没参加过抗日战争,但看到过很多跟抗日战争有关的电影、书籍。我觉得能试一下。”聊起小说创作的过程,莫言说《红高粱》最早是用一个很小的本子、报务员训练用的纸本子撰写初稿的,纸的质量很差。谈到撰写这部小说的短板和缺陷,莫言表示:“没有现场的体验感,当然这个可以通过想象来弥补,但是我想假如我是亲历者,我写出来的《红高粱》可能更加有意思,艺术上会更加完美。”不过莫言也说,这个短板在某种意义上又转化成一种强项,“我在别的地方弥补这个短板,譬如对高粱这种植物拟人化的描写,以及在那个时代里面反叛的男女青年们的爱情生活的描写。这使小说跟过去的我们见的比较多的战争小说、抗日小说很不一样。”

  称比以前接地气

  莫言坦言从目前来看,“红高粱”仍是他作品里影响最大的,“因为前面有一部电影,有张艺谋的《红高粱》在前面开路。最早被翻译出去的也是这部小说,最早引起了国外汉学家注意的、国内读者注意的也是这部,后来其它作品也跟上去了。”不可避免地聊到诺贝尔文学奖和得奖之后生活的变化,莫言笑着说自己的确比以前接地气了,“劳动人民、人民群众永远是艺术创作的第一主角。作为一个作家来讲,我更愿意选择到农村、车间里去跟劳动者打成一片。”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专版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今天我是个看故事的人
体现作家责任担当
广告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4今天我是个看故事的人 2014-10-27 2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