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如果南京路
多放些椅子
连建明
  连建明

  在北美对一件小事颇有感受,那就是椅子。在加拿大和美国,无论街上还是公园或者商场,当你感到累了想找个地方坐一下,那么,你总能找到椅子。露天的街头或者公园里,椅子基本上是木头的,有靠背椅,也有简单的长条凳,一些地方还会放上桌子,游客可以在此野餐。在室内的商场里,则会放上更舒适的沙发。

  由此想到上海的街头或商场、公园里,这样的椅子少之又少,据说鲁迅公园改造后,椅子就比以前少了。街上走累了,要找个椅子坐一下似乎是件奢侈的事情。比如,外滩和南京路都是游人如织的地方,走累了难免要休息一下,但椅子实在很少,大部分人只能找个花坛旁边的石头围栏坐一坐。

  笔者不知道上海街头的椅子为什么这么少,是规划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放把椅子还是缺少资金?我想缺钱的理由最不能成立,因为弄几个椅子实在花不了几个钱,而且,真的缺钱的话相信也会有人赞助,笔者在加拿大和美国不少公园看到椅子上刻着一些捐赠者的名字。

  椅子的确是小事,但又很重要,走累了歇一歇是人的基本需求,更何况,上海已经进入老年社会,满足老人休息的设施更为重要。但我们一些搞规划设计的人,最先考虑的是如何把景点弄得漂亮,而不是优先考虑人的需求,这恐怕是上海街头缺少椅子的重要原因。所以,一把椅子折射出的是以人为本观念的差异。

  椅子不仅是供人休息必不可少的设施,而且也是记载历史的文化,在北美笔者看到街头很多椅子上都刻着一些文字,有的是纪念某些人,也有记载当地的一些历史事件。比如,旧金山一个小镇的椅子上就刻着“911”事件中美联航93航班上勇敢与恐怖分子搏斗的乘客名字,这些乘客大部分居住在旧金山,人们以这种方式纪念这些勇敢的人。在蒙特利尔港口一排长凳上,看到每个长凳都刻着一段文字,记录这里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时间横跨了一个多世纪。由此就想,如果南京路也多放一些木头长椅,并且刻上南京路历史的介绍,那么,游客在休息中会对这条街有更深入的认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专版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热点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与行动
如果南京路 多放些椅子
“公捕公判”为何还在上演
河与鱼
美食背后
迟到新闻与鲜活“神农氏”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如果南京路
多放些椅子
2014-10-27 2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