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年轻作家桐华对话60后作家石钟山
~~~年轻作家桐华对话60后作家石钟山
~~~年轻作家桐华对话60后作家石钟山
~~~年轻作家桐华对话60后作家石钟山
~~~年轻作家桐华对话60后作家石钟山
~~~年轻作家桐华对话60后作家石钟山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同的观念,一样的写作
年轻作家桐华对话60后作家石钟山
于泓洋 夏琦
  经历过不同年代的作家相遇会发生怎样的精神碰撞?在日前举行的作家桐华的新书《半暖时光》的发布会上,年轻作家桐华与小说曾经被改编成《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等电视剧的著名作家石钟山的对话所碰撞出的火花就回答了这一问题。

  作家眼中的作家

  年龄所产生的代沟往往在不同代人之间生成一道毛玻璃屏障,使其彼此之间因为不了解而产生偏见。那么桐华与石钟山眼中的彼此又是怎样的呢?

  《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幸福像花儿一样》等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电视剧使得石钟山这位“60后”作家以其作品中充满着的“东北性情”“英雄情结”为人熟知,正如桐华所言,“我看的时候是觉得他的每个文字都很有激情。” 

  相比之下,石钟山也看到了桐华这一代作家的不同气质:细腻。“她基本上是把所有的细节所有的过程都考虑到了,娓娓道来。作为一个女性,很知性,把故事编织得很缜密,情感诉说得很细密”。石钟山说。

  作家眼中的写作

  阅历的不同、生活年代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写作方式,由此也生发出了不同的观念。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桐华与石钟山写作方式的不同,按照石钟山的话说就是:“一个是靠想象在写作,一个是靠生活在写作。”

  桐华的作品穿越年代,跨越古今,虽然“故事中往往掺杂了一些现实生活的碎片”,但是正如石钟山所说的,“桐华是靠才情和想象在写作的。”这种写作方式使得桐华成了一个“织梦者”。

  身为“60后”的石钟山阅历更丰富、经历的波折更多,因此其写作就是典型的“靠生活”写作。“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但是我觉得现实一点可能会好吧。”石钟山如是说。

  实习生 于泓洋 本报记者 夏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教育
   第B04版:军界瞭望
   第B05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6版:战例/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8版:广告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当代上海题材更是富矿
记录800孤军四行仓库撤退
不同的观念,一样的写作
《1980 我们这一届》周六上海书城签售
姜文《一步之遥》12月公映
广告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18不同的观念,一样的写作 2014-10-30 2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