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杭州的列车上
叶兆言
  叶兆言

  南京去杭州,按路程二百多公里,说近不近说远不远。过去走水路,走京杭大运河,很漫长。民国的国民政府出于战备需要,修了一条京杭国道,规格之高,基本上相当于那年头的高速公路。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家住南京,有辆小汽车接送,路上很空,到杭州也就几小时。

  竺可桢日记记录了当时路况,共遇见自行车七辆,驴车三辆,货车六辆,由此可见真是空空荡荡。后来车渐渐多了,路也不好走,很多地段不是柏油路,是小碎石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年轻气盛,骑自行车去杭州,要花两天时间才能抵达。印象最深的是自行车轮胎磨得很黑,像刷了黑漆一样。

  再往后,到九十年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车越来越多,坐长途大客,差不多要一天时间。因此从南京去杭州都坐飞机,小飞机,在天上时间很短,飞一会,开始下降。有一次从杭州回南京,提前去了机场,数一下人头,都齐了,于是立刻出发,居然提前四十分钟起飞。这是从没有过的奇遇,现如今飞机晚四十分钟都算正点。

  后来又坐火车从上海绕道,南京上海杭州是三角形,两层的旅游列车,不能直达,必须有点麻烦地换车转乘。说起来记忆犹新,毕竟也没几年。很快开始修高速公路,两省交界处略有小纠结,火车已提前进入动车时代。动车改变了长三角地区的出门方式,从此去杭州,基本上动车。自有历史以来,中国变化之快,发展之迅速,从未像过去十年那么疯狂。宁杭高速公路终于通车,从南京去杭州,两个小时就到。大家刚体验这方便,高铁时代又来了。

  高铁让旅行变得更快捷更方便,城与城之间交往不再成为问题,最大难点是去火车站,市内交通开始堵塞,大家根本不知道如何把握时间。去火车站,往往比去上海去杭州时间还长,远的距离变近了,近的距离变远了。我曾有过提早两小时到火车站的尴尬记录,原因很简单,害怕堵车,那几天正好有重要人物到访,都知道会堵车,网上也提醒大家注意,没想到却出奇的空。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今天去杭州,订了高铁票,结果差两分钟,活生生误点,眼睁睁看车离去。误点自然有原因,怨不了别人,好在误点也没什么大不了,改签非常容易,在候车大厅几分钟便能搞定。

  下一班车半个小时以后,紧张一下慌乱一阵,然后感到欣慰。很庆幸没耽误事,突然有了想写的欲望,拿出电脑就干,上了火车继续,快到杭州时,这篇小文章已经写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文化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长三角
   第A23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A24版:文化·旅游/长三角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康复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新民俱乐部
永恒的魅力
去杭州的列车上
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
不信那个邪
香港铜锣湾(水粉画)
周越然“师从”严复
走进老舍在济南的小院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去杭州的列车上 2014-11-03 2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